置之高閣

成語拼音

zhì zhī gāo gé

置之高閣成語解釋

高閣儲藏器物的高架。捆起來以後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典故出處

《晉書·庾翼傳》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太平,然後議其任耳。”

成語典故

行者在凹裏見師父果然做了將軍,取經一事,置之高閣,心中大亂,無可奈何。★明·董說《西遊補》第十五回

成語造句

那些珍貴的書籍,他買回家後卻從不翻閱,只是置之高閣,實在可惜。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有一位英明睿智的君主,名叫趙武。趙武在位期間,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趙武逐漸變得驕傲自滿起來。有一次,一位大臣向他進獻了一項極爲重要的改革方案。這份方案詳細地闡述瞭如何進一步提升國家的農業生產效率、加強軍事防禦力量以及改善民生福祉。大臣言辭懇切,滿心期待君主能夠重視並採納。 可是,趙武只是隨意地翻閱了一下這份方案,便將其放置在宮殿的高閣之上,再也沒有過問。他覺得自己的國家已經足夠強大,無需進行這樣的改革。 隨着歲月的流逝,周邊的國家紛紛勵精圖治,不斷髮展壯大。而趙武的國家因爲沒有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各種問題逐漸浮現。農業生產開始滯後,導致糧食短缺;軍事力量也因爲長期的忽視而變得薄弱,難以抵禦外敵的入侵。 百姓們生活日益困苦,怨聲載道。這時,趙武纔想起了曾經被他置之高閣的那份改革方案。他急忙派人去尋找,可當方案被重新拿到他面前時,已經爲時已晚。國家的衰落之勢難以挽回,最終陷入了困境。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這個故事成爲了後世的教訓。它告誡着人們,無論是治國理政還是個人的成長髮展,都不能將重要的事物置之高閣。對於那些具有前瞻性和建設性的想法、計劃,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和實踐,否則,一旦錯過時機,就可能追悔莫及。正如《後漢書·侯霸傳》中所說:“更始元年,遣使徵霸,百姓老弱相攜號哭,遮使者車,或當道而臥。皆曰:‘願乞侯君復留期年。’”如果當初趙武能夠重視那份改革方案,傾聽大臣的建議,或許這個國家的命運將會截然不同。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會有類似的情況。我們可能會因爲一時的疏忽或者短視而將重要的事情擱置一邊,等到問題出現時才追悔莫及。因此,我們應當以史爲鑑,珍惜眼前的機會,認真對待每一個能夠讓我們進步和發展的機遇,切勿將其置之高閣。

置之高閣-成語圖片

置之高閣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