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盡殺絕

成語拼音

zhū jìn shā jué

誅盡殺絕成語解釋

誅;斬。殺得一個不留。

典故出處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將俺老相國伍奢父子,滿門家屬,誅盡殺絕。”

成語典故

貴府退賊之功,兄弟亦早有所聞。但弟只怕不能誅盡殺絕,將來一發而不可收拾。★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

成語造句

敵人對待革命志士極其殘忍,妄圖將他們誅盡殺絕,可正義的力量是無法被徹底消滅的。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王朝,天下初定,新帝登基。然而,朝堂之上卻暗潮涌動。 有一位權傾朝野的大臣,名叫李林甫。他心懷叵測,妄圖掌控整個朝政。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擇手段地排除異己。 起初,一些正直的大臣對李林甫的所作所爲提出了批評和反對。但李林甫卻視他們爲眼中釘、肉中刺,決心將這些反對他的人誅盡殺絕。 他利用自己的權勢,捏造罪名,誣陷那些忠臣良將。不少清正廉潔的官員因此被投入大牢,遭受嚴刑拷打。有些官員不堪折磨,屈打成招,最終含冤而死;有些則堅決不認罪,卻被李林甫暗中下令處死。 一時間,朝堂之上人人自危,大臣們噤若寒蟬,不敢再輕易發表真實的意見。因爲他們深知,一旦觸怒了李林甫,便會落得個家破人亡的下場。 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這樣的權臣弄權、誅殺異己的事例並不少見。比如秦朝的趙高,他通過陰謀手段陷害忠良,致使秦朝的政治癒發黑暗。 而李林甫的這種倒行逆施,最終也爲王朝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由於朝堂之上缺乏真正有才能和正直的大臣,國家的治理陷入混亂,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社會動盪不安。 正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李林甫的罪行終究被揭露。新帝在掌握了確鑿的證據後,將他繩之以法,爲那些被他無辜迫害致死的大臣們平反昭雪。然而,那些逝去的生命卻再也無法挽回,這個王朝也因爲這段黑暗的歷史而元氣大傷,需要漫長的時間來恢復和重建。 這個故事警示後人,權力應當被用於造福民衆,而非用於誅殺無辜、滿足私慾。否則,必將遭到歷史的唾棄和懲罰。

誅盡殺絕-成語圖片

誅盡殺絕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