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末棄本
成語拼音
- zhú mò qì běn
逐末棄本成語解釋
- 追求細枝末節,捨棄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典故出處
- 唐·魏徵《嫂叔舅服議》今在舅服止一時,爲姨居喪五月,徇名喪實,逐末棄本。”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們不能只關注眼前的蠅頭小利,逐末棄本,而應堅守初心,把握根本。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度,名爲華國。華國地大物博,百姓們勤勞善良,國家的農業和手工業都發展得十分出色。
在華國的一個小鎮上,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輕商人。李明頭腦靈活,善於捕捉商機。起初,他憑藉着販賣本地的農產品,積累了一些財富。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發現從事一些新奇的奢侈品貿易能夠賺取更多的利潤。
於是,李明逐漸將精力從原本穩定的農產品貿易轉移到了奢侈品的買賣上。他開始頻繁地與外國商人打交道,引進各種華麗的珠寶、昂貴的絲綢和珍稀的香料。這些奢侈品在華國的上層社會中引起了轟動,李明也因此賺得盆滿鉢滿。
但是,李明的轉變卻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由於他不再重視農產品的貿易,導致當地的農民們失去了一個重要的銷售渠道。農產品積壓,價格暴跌,農民們的生活變得日益艱難。
與此同時,華國的農業生產也受到了影響。大片的農田因爲無人耕種而荒蕪,糧食產量大幅下降。而李明所熱衷的奢侈品貿易,只是滿足了一小部分人的虛榮和慾望,對於國家的真正繁榮和穩定並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國家的一位智者名叫王賢,他看到了這種現象的嚴重性。他向國王進諫道:“陛下,如今國內像李明這樣的商人越來越多,他們逐末棄本,只顧追求眼前的高額利潤,而忽視了農業這個國家的根本。長此以往,國家必將陷入危機。農業乃立國之本,若農業衰敗,百姓溫飽無着,國家又如何能長治久安呢?”
國王聽了王賢的話,深感憂慮。他立刻下令,對商人的貿易進行規範和引導,鼓勵他們重新重視農業和基礎產業的發展。同時,國王還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鼓勵農民耕種,提高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李明在國王的政策調整中,也逐漸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回想起曾經那個農業興旺、百姓安居樂業的小鎮,心中充滿了愧疚。於是,他決定重新迴歸農產品貿易,並且利用自己積累的財富,投資農業生產,改良種植技術,幫助農民們提高產量和質量。
經過多年的努力,華國的農業又重新恢復了生機。百姓們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國家也變得更加繁榮富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追求發展和利益的過程中,切不可逐末棄本。要始終牢記根本,才能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和長久的繁榮。就如同一個國家,農業是根基,工業是支柱,服務業是枝葉,只有根基穩固,支柱堅實,枝葉才能繁茂,國家這棵大樹才能茁壯成長,屹立不倒。
逐末棄本-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