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霧中
成語拼音
- wǔ lǐ wù zhōng
五里霧中成語解釋
-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典故出處
-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張楷傳》:“性好道術,能作五里霧。”
成語典故
- 漢朝時期,成都人張楷會道術,能在晴天造出方圓五里的雲霧。雲霧迷漫,特別壯觀。關西的裴優能造三裏雲霧。他變賣家產到成都去拜張楷學藝不成,就造霧行竊,被官府捉住。他立即誣陷是張楷教他的。官府則爲了搶功把張楷投入監獄。
成語造句
- 他的一番話讓我如墜五里霧中,完全摸不着頭腦。
成語故事
- 在東漢末年,有一位名叫張楷的人。張楷精通經學,學識淵博,且擅長道術,能興雲吐霧,在當地頗具聲名。
當時,很多人聽聞張楷的能耐,紛紛前來拜訪,想要一睹他的神奇之術。張楷居住的地方常常被人們圍得水泄不通。
有一次,張楷施展道術,竟使得周圍出現了大片的雲霧,將衆人籠罩其中,人們彷彿置身於五里的濃霧之中,分不清方向,辨不清彼此。人們在這雲霧裏暈頭轉向,不知所措,完全迷失在了其中。
然而,張楷的這種能力也引來了一些人的嫉妒和怨恨。一些心懷叵測的人開始在背後說他的壞話,污衊他是妖言惑衆。
面對這些無端的指責和詆譭,張楷並沒有過多地在意和辯解。他深知自己的行爲只是爲了展示道術的奇妙,並非有其他不良企圖。
但他的學生們卻爲他感到憤憤不平,他們不明白爲何老師的才華和能力會遭人嫉妒和抹黑。張楷卻坦然地對學生們說:“不必在意他人的看法,我們只需堅守自己的信念和道德。”
在這五里霧中的經歷,讓張楷更加看清了人性的複雜和世間的冷暖。他依舊我行我素地鑽研道術和經學,繼續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後來,張楷的事蹟被廣爲流傳,人們在提起他時,都會想到那神奇的五里霧。而“五里霧中”這個成語也由此誕生,用來形容人們對事物模糊不清、不明真相的狀態。就如同當時那些身處雲霧中的人們,被表象所迷惑,難以看清事物的本質。這個成語也提醒着我們,在面對複雜的情況和不瞭解的事物時,不要輕易下結論,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理性的思考,努力去探尋真相,避免陷入五里霧中而迷失自我。
五里霧中-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