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之聲
成語拼音
- wáng guó zhī shēng
亡國之聲成語解釋
- 指淫靡的音樂。
典故出處
- 《韓非子·十過》:“此亡國之聲,不可遂也。”
成語典故
- 春秋末年,晉平公在城外建造一座豪華的宮殿。衛靈公帶涓樂師前去祝賀,席間涓樂師把在濮水邊聽來的樂曲彈了一遍。晉國的曠樂師馬上制止說是商末延樂師爲紂王所作的亡國之聲,聽了會沉湎聲色中。3年後,晉平公因貪色而亡。
成語造句
- 那首樂曲聽起來充滿了哀怨與奢靡,彷彿是亡國之聲,讓人不禁爲國家的命運感到擔憂。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叫陳。陳國有一位君主,他整日沉迷於享樂,不理朝政,國家逐漸走向衰敗。
當時,陳國的宮廷中流行着一種音樂,這種音樂節奏明快,旋律動聽,但卻充滿了奢靡和放縱的氣息。許多大臣都意識到這種音樂的危害,紛紛勸諫君主,希望他能禁止這種音樂,將精力放在治理國家上。然而,君主卻不以爲然,他認爲這只是一種娛樂方式,不必大驚小怪。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音樂在陳國越發盛行,百姓們也開始效仿宮廷,沉浸在這種音樂之中。整個國家都瀰漫着一種頹廢和消極的氛圍。
有一位智者看到了陳國的這種狀況,他憂心忡忡地說:“這種音樂乃是亡國之聲啊!一個國家如果沉迷於這樣的奢靡之音,必然會走向滅亡。”
果然,不久之後,周邊的強國看到了陳國的虛弱和腐敗,紛紛出兵攻打。陳國由於長期的衰敗和混亂,根本無力抵抗外敵的入侵。最終,這個曾經輝煌的國家在戰火中覆滅。
正如《禮記·樂記》中所說:“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陳國的覆滅正是因爲這種亡國之聲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它讓人們喪失了鬥志,沉迷於享樂,忘記了國家的安危和責任。
這個故事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在生活中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那些看似美好卻實則有害的事物所迷惑。我們應該追求積極向上、富有正能量的事物,這樣才能讓我們不斷進步,國家和社會才能繁榮昌盛。同時,也告誡當政者要以史爲鑑,重視文化和價值觀對國家發展的影響,避免重蹈陳國的覆轍,讓國家陷入危亡之中。
亡國之聲-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