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咽祝哽

成語拼音

zhù yān zhù gěng

祝咽祝哽成語解釋

古代帝王接養三老、五更,以示仁惠。當進餐時,使人在前後祝禱他們不要哽噎。同祝哽祝噎”。

典故出處

《尚書大傳》卷五卜筮巫醫御於前,祝咽祝哽以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他遭遇挫折心情低落的時候,朋友始終陪伴在旁,那種真誠的關懷與支持,就如同祝咽祝哽般令人感動。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小村莊,名叫清平村。村子裏的人們大多以農耕爲生,過着簡單而平靜的生活。 村中有一戶人家,姓趙。趙家的老母親年事已高,身體日漸衰弱。趙家的兒子趙順是個極爲孝順的人,對母親的照顧無微不至。 每天清晨,趙順都會早早起牀,爲母親準備好洗漱的熱水,然後親自爲母親梳理頭髮。到了用餐時間,他總是先將飯菜吹涼,再小心翼翼地餵給母親。哪怕自己再忙碌、再疲憊,他也從未有過一絲懈怠。 有一年,村裏遭遇了旱災,莊稼收成極差。趙家的日子也變得越發艱難,糧食所剩無幾。然而,趙順寧可自己忍飢挨餓,也要想方設法爲母親尋找食物。哪怕只是一碗稀粥,他都會先端給母親,看着母親喫完,自己纔會喝上幾口。 有一天,趙順聽說鄰村有一位好心的富戶在施粥救濟災民。他毫不猶豫地徒步前往鄰村,排了很久的隊,終於領到了一碗稀粥。他滿心歡喜地捧着粥往家趕,一心想着讓母親能喫上這口熱乎的。 在回家的路上,趙順不小心摔了一跤,手中的粥灑了大半。他心疼不已,卻顧不上自己身上的傷痛,急忙爬起來,小心翼翼地把剩下的粥捧好。回到家中,他充滿愧疚地把粥遞給母親,說道:“母親,兒子不孝,只帶回了這麼一點粥。”母親看着兒子,眼中滿是慈愛和欣慰,說道:“兒啊,有你這份心,爲娘就知足了。” 就這樣,無論生活多麼艱難,趙順始終對母親祝咽祝哽,盡心盡力地照顧着她。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趙順這樣孝順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孔子的弟子子路,爲了讓父母能喫上米飯,不惜翻山越嶺去借米;還有漢文帝劉恆,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親自爲母親煎藥嘗藥。 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祝咽祝哽的行爲體現了子女對父母深深的敬愛和關懷。這種美德應當被我們傳承和發揚,讓每一個長輩都能在子女的關愛中安享晚年。

祝咽祝哽-成語圖片

祝咽祝哽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