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在旦夕
成語拼音
- wēi zài dàn xī
危在旦夕成語解釋
- 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時間短。形容危險就在眼前。
典故出處
- 《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
成語典故
- 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包圍了孔融屯兵地都昌,孔融派太史慈去請平原相劉備出兵救援。太史慈到平原對劉備說孔融目前危在旦夕,盼望出兵前去解圍,劉備立即派精兵3000隨太史慈前去,起義軍見援軍已到,立即解除對都昌的包圍。
成語造句
- 洪水越來越兇猛,那座小村莊已經危在旦夕,急需救援。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
那是在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國家面臨着內憂外患。在邊境地區,敵軍如潮水般涌來,他們氣勢洶洶,一路燒殺搶掠,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而在朝堂之上,奸臣當道,他們爲了自己的私利,矇蔽君主,使得朝廷的決策連連失誤。國家的局勢變得越來越危急,彷彿隨時都可能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一位忠誠勇敢的將軍挺身而出,他深知國家此時危在旦夕,必須要採取果斷的行動來挽救。他帶領着爲數不多的精銳部隊,日夜兼程地奔赴邊境。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但沒有一個人抱怨。
到達邊境後,將軍立即組織防禦,與敵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在戰鬥中,將軍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士兵們也個個奮勇殺敵。然而,敵軍的數量實在太多,他們的進攻一波接着一波,將軍的部隊漸漸有些難以支撐。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將軍想到了一個計策。他利用地形優勢,設下了一個巧妙的埋伏。當敵軍再次涌來時,他們陷入了將軍的陷阱,遭受了重創。經過這場艱苦的戰鬥,敵軍終於被擊退了,邊境暫時恢復了平靜。
可是,國內的局勢依然不容樂觀。奸臣們得知將軍打了勝仗,害怕他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於是又開始在君主面前進讒言。君主一時糊塗,竟然聽信了奸臣的話,對將軍產生了懷疑。
將軍得知後,痛心疾首,但他依然沒有放棄對國家的忠誠。他決定回到京城,親自向君主解釋。在回京的路上,將軍遭遇了奸臣派來的刺客,但他憑藉着高強的武藝和過人的智慧,一次次化險爲夷。
最終,將軍回到了京城,見到了君主。他慷慨激昂地向君主陳述了國家目前的危急狀況,以及自己的忠心和決心。君主被將軍的真誠所打動,終於醒悟過來,懲治了奸臣。
在將軍的努力下,國家逐漸走出了困境,迎來了新的希望。而將軍也成爲了百姓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事蹟被人們傳頌至今。這段故事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當國家危在旦夕之時,只有那些勇敢擔當、忠誠奉獻的人,才能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
危在旦夕-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