錙珠必較

成語拼音

zī zhū bì jiào

錙珠必較成語解釋

形容非常小氣,很少的錢也一定要計較。也比喻氣量狹小,很小的事也要計較。

典故出處

王朔《浮出海面》九雖然他們互相請客時出手大方,喝了酒也會親熱得推心置腹,眼淚汪汪。但一談到生意錢財就會立刻變得冷若冰霜、錙珠必較,有時還會吵得面紅耳赤、破口大罵。”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在工作中對待細節的態度近乎苛刻,哪怕是極小的問題也絕不放過,簡直是錙銖必較。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商業之都洛陽,有兩個商人,分別叫趙甲和錢乙。他們同經營着綢緞生意,店鋪相鄰,競爭激烈。 趙甲爲人豪爽大方,做生意時注重誠信和口碑,對待顧客總是熱情周到,有時候在價格上也不太計較一些小的得失。而錢乙則完全不同,他心思縝密,對每一筆交易都算得極爲精細,哪怕是一點點的利益得失,都要爭個清楚明白。 有一次,一位外地來的富商想要採購大量的綢緞。趙甲和錢乙都看到了這個商機,紛紛使出渾身解數爭取這筆大生意。趙甲給出了一個相對合理且優惠的價格,他想着雖然利潤薄一些,但量大也能有不錯的收益,還能借此結交一位大客戶。然而,錢乙卻在價格上錙銖必較,他仔細計算着每一寸綢緞的成本,然後給出了一個看似更低的報價。 富商最初被錢乙的低價所吸引,準備與他簽訂合同。但在商討細節的過程中,錢乙對於一些微不足道的費用,比如運輸中的損耗、包裝的費用等,都要與富商爭論不休,分毫不讓。富商漸漸感到厭煩,覺得錢乙太過計較,合作起來恐怕日後會有諸多麻煩。 此時,趙甲則展現出了他的大度和靈活。他主動找到富商,承諾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按照之前的報價,不再爲那些瑣碎的費用爭執。而且,趙甲還表示願意提供一些額外的服務,比如爲富商介紹當地的其他商機。 富商被趙甲的誠意和大氣所打動,最終選擇與趙甲合作。這一筆生意讓趙甲賺得盆滿鉢滿,他的店鋪也因此聲名遠揚,生意越發紅火。 而錢乙呢,因爲他錙銖必較的作風,失去了這個大客戶,還在商界留下了不好的名聲。其他商人聽聞此事後,都對錢乙敬而遠之,擔心與他合作會陷入無休止的利益紛爭。 錢乙的生意逐漸冷清,他這纔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但爲時已晚,他已經因爲過於錙銖必較而失去了信任和機會。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爲人處世和做生意的過程中,有時候過於錙銖必較,可能會因小失大,失去更重要的東西。而擁有寬廣的胸懷和大氣的作風,往往能夠贏得更多的機遇和尊重。

錙珠必較-成語圖片

錙珠必較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