錙銖不爽

成語拼音

zī zhū bù shuǎng

錙銖不爽成語解釋

猶言分毫不差。

典故出處

清·周亮工《書影》卷八條分縷析,一一相配,而錙銖不爽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對於賬目上的每一筆收支,他都計算得極爲精細,力求做到錙銖不爽。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有一位名叫李誠的商人。李誠以經營綢緞生意爲生,他爲人精明能幹,生意做得有聲有色。 李誠在做生意時,對賬目和交易細節極其認真,從來都不馬虎。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數目,他都要計算得清清楚楚,絲毫不差。 有一次,李誠與一位外地的客商合作一批綢緞買賣。交易完成後,雙方開始清算賬目。那外地客商以爲李誠可能會在一些小的數目上有所疏忽,便試圖在賬目中做些手腳,想要多佔一些便宜。然而,李誠拿着算盤,一項一項地仔細覈對,每一個數字,每一筆交易,都精確無誤。最終,李誠將賬目清算得明明白白,那外地客商的小算盤徹底落空,一分一毫的差錯都沒有,可謂錙銖不爽。 此事傳開後,李誠的名聲更加響亮。大家都知道與他做生意,無需擔心會在賬目上喫虧,因爲他定會做到分毫不差。 在歷史上,也有許多類似的故事。就如北宋時期的包拯,他斷案如神,公正無私。無論是權貴還是平民,在他的案子中,哪怕是最細微的線索和證據,他都不會放過,務必讓每一個案件的判決都準確無誤,不偏不倚。 錙銖不爽,體現的是一種嚴謹、認真和負責的態度。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也應當學習這種精神,對待每一個細節都一絲不苟,只有這樣,才能在自己的道路上走得穩穩當當,收穫成功和尊重。 正如李誠憑藉錙銖不爽的態度在商界站穩腳跟,我們若能在各自的領域保持這樣的精神,也定能成就一番事業。

錙銖不爽-成語圖片

錙銖不爽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