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支右調
成語拼音
- zuǒ zhī yòu tiáo
左支右調成語解釋
- 指支吾搪塞。
典故出處
- 清·孔尚任《桃花扇·投猿》一封書信無名號,荒唐語言多虛冒,憑空何處軍糧到。無端左支右調,看他神情,大抵非逃即盜。”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面對複雜的局面,他想盡辦法,卻總是左支右調,難以妥善解決問題。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王朝,國家的治理面臨着諸多複雜的問題。
當時,有一位官員名叫趙謙。他被任命管理一方的政務,然而他所面對的局勢卻極爲棘手。地方上的財政收支不平衡,稅收繁重導致百姓怨聲載道,而各種公共設施的建設又急需資金。同時,周邊的其他勢力也對這片土地虎視眈眈,邊境的防禦工事亟待加強。
趙謙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常常顯得力不從心。他試圖通過增加稅收來解決財政困境,但這卻進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引發了民衆的不滿和反抗。面對民衆的呼聲,他又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協和調整,減少稅收,但這樣一來,財政收入更加匱乏,公共事務的推進也陷入了困境。
在軍事防禦方面,他一方面要調配有限的兵力去加強邊境的防守,另一方面又要顧及內部的治安,兵力的分配讓他左支右調,顧此失彼。有時爲了應對邊境的緊急情況,他不得不從內部抽調兵力,導致內部治安出現漏洞;而當內部發生動亂時,他又急忙從邊境調回兵力,使得邊境防禦變得薄弱。
在這種左支右調的困境中,趙謙身心俱疲,卻始終無法找到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他的施政措施頻繁變動,讓下屬官員們也感到無所適從,整個地方的管理陷入了混亂。
最終,由於他的治理不善,這個地區的經濟衰退,社會動盪不安,他也因此被朝廷問責,丟了官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複雜的問題時,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合理的規劃,不能像趙謙那樣左支右調,否則必然會導致失敗和混亂。正如《孫子兵法》中所說:“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和規劃,才能在困難面前從容應對,取得成功。
左支右調-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