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支右吾

成語拼音

zuǒ zhī yòu wū

左支右吾成語解釋

原謂左右抵拒,引申謂多方面窮於應付。

典故出處

《宋史·李邴傳》(敵)然後由登萊泛海窺吳越,以出吾左,由武昌渡江窺江池,以出吾右,一處不支則大事去矣。原預講左支右吾之策。”

成語典故

我見他慌悚躊躇,左支右吾,跪在街衢,哀告賓服。★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一折

成語造句

在這場激烈的辯論中,他面對對手的犀利言辭,顯得左支右吾,難以應對。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變幻莫測。 有一個小國,其國君名叫衛莊。衛國地狹人少,國力薄弱,常常在大國的夾縫中艱難求存。 這一年,強大的鄰國趙國突然對衛國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趙國的軍隊兵強馬壯,來勢洶洶,衛國的邊境防線瞬間陷入了危機。 衛莊心急如焚,趕忙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大臣們有的主張求和,有的主張拼死抵抗,一時間朝堂上爭論不休。 衛莊猶豫不決,他既害怕求和會讓衛國失去尊嚴和土地,又擔心抵抗會導致國家滅亡。在這兩難的抉擇面前,衛莊左支右吾,無法下定決心。 就在衛國陷入混亂和迷茫之時,一位名叫公孫策的大臣挺身而出。他向衛莊進言道:“國君,如今趙國強大,我們若正面抵抗,無異於以卵擊石。但求和也絕非長久之計,只會讓趙國覺得我們軟弱可欺,日後定會再次侵犯。如今之計,我們應當一邊派出使者與趙國談判,儘量拖延時間;一邊迅速整頓軍備,招募士兵,加強防禦。同時,派人向其他強國求救,尋求外援。” 衛莊聽了公孫策的建議,覺得似乎有了一些方向,但心中依舊忐忑不安。他在實施這些策略的過程中,依舊錶現得左支右吾,對各項事務的安排不夠果斷堅決。 使者前往趙國談判,趙國國君態度強硬,提出了苛刻的條件。衛莊在回覆趙國的要求時,又開始左支右吾,既不敢斷然拒絕,又不願輕易答應。 而在國內,整頓軍備的工作也因爲衛莊的猶豫不決而進展緩慢,招募士兵的數量不足,武器裝備的準備也不充分。 就在衛國陷入困境之時,幸好其他強國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派出了援兵。在援兵的幫助下,衛國最終抵禦住了趙國的進攻,保住了國家。 經此一役,衛莊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左支右吾的性格所帶來的危害。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努力改變,逐漸成爲了一位果斷明智的國君。而衛國也在他的帶領下,逐漸走向繁榮昌盛。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重大抉擇和困難時,必須果斷堅決,不能左支右吾,否則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左支右吾-成語圖片

左支右吾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