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道而馳

成語拼音

bèi dào ér chí

背道而馳成語解釋

背:背向;道:道路;馳: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典故出處

唐·柳宗元《〈楊評事文集〉後序》:“其餘各探一隅,相與背馳於道者,其去彌遠。”

成語典故

戰國時代,魏國的臣子季梁,奉命出使到外國,可是他在路途中聽到魏王準備要攻打趙國邯鄲的消息,就趕緊回國去勸魏王。  匆忙回國的季梁對魏王說:“我在太行山下,看到一個駕着車子的人,他趕着馬想要去北邊,說他準備到楚國去。”魏王說:“楚國應該是向南走的,爲什麼他要往北走呢?”  季梁回答說:“我也這麼跟他說的啊!可是,他認爲他的馬是匹好馬,速度非常快,加上他也帶了足夠的錢;而且車伕經驗豐富,所以他覺得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因此,他不聽我的勸告,就繼續往北走了。”魏王聽了之後,哈哈大笑說:“這個人是個瘋子。雖然他有很多好的條件,但是他卻往反方向走,怎麼可能到得了目的地呢?”  接着季梁就告訴魏王說:“大王說的話一點也沒錯。但是,像大王現在這樣一直攻打附近的國家,這種舉動也會讓大王離稱霸的目標越來越遠,這不也是和那個往反方向去走的人一樣嗎?”。

成語造句

他所採取的行動與最初的目標完全背道而馳,導致結果與預期相差甚遠。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個國家,分別是陳國和蔡國。陳國的國君一心想要擴張領土,增強自己的勢力,於是他不斷地發動戰爭,試圖征服周邊的小國。 蔡國的國君則是一位較爲明智的君主,他深知戰爭帶來的只有破壞和災難,他更傾向於通過和平的方式與其他國家相處,共同發展。 有一次,陳國國君決定出兵攻打蔡國,他認爲這是一個擴張勢力的好機會。蔡國國君得知消息後,立刻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大臣們紛紛表示反對戰爭,認爲應該通過外交手段來解決問題。但陳國國君根本不聽勸告,執意要發動戰爭。 蔡國國君無奈之下,只好派出使者前往陳國,試圖說服陳國國君放棄進攻。使者向陳國國君闡述了戰爭的危害以及和平的好處,希望他能改變主意。然而,陳國國君卻嘲笑使者的軟弱,他堅信只有通過武力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就這樣,陳國的軍隊浩浩蕩蕩地向蔡國進發。蔡國的百姓們得知即將面臨戰爭,都感到非常恐懼和不安。他們紛紛逃離家園,四處躲避戰亂。 在戰爭中,陳國的軍隊雖然強大,但蔡國的士兵們也毫不畏懼,奮勇抵抗。然而,由於實力懸殊,蔡國最終還是戰敗了。陳國國君得意洋洋地佔領了蔡國的領土,他以爲自己的目標終於實現了。 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場戰爭給他帶來的並不是榮耀和財富,而是無盡的災難。由於長期的戰爭,陳國的經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百姓們生活困苦,怨聲載道。而蔡國的百姓們對陳國充滿了仇恨,他們不斷地進行反抗和起義。 與此同時,其他國家也對陳國的行爲感到不滿和警惕。他們開始聯合起來,共同對抗陳國。陳國國君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已經爲時太晚。他的行爲與他最初想要實現的目標背道而馳,最終導致了自己國家的衰落和滅亡。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選擇正確的道路和方法。如果我們一味地固執己見,不聽從他人的勸告,甚至採取錯誤的行動,那麼我們最終可能會走向與目標完全相反的方向。就像陳國國君一樣,他本想通過戰爭來擴張領土,但結果卻適得其反,給自己和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我們應該以史爲鑑,在生活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出明智的選擇,避免重蹈覆轍。

背道而馳-成語圖片

背道而馳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