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聲奪人

成語拼音

xiān shēng duó rén

先聲奪人成語解釋

先張揚自己的聲勢以壓倒對方。也比喻做事搶先一步。

典故出處

《左傳·宣公十二年》:“軍志曰:‘先人有奪人之心,’薄之也。”

成語典故

出處《左傳 昭公二十一年》宋國的司馬華費逐,有三個兒子:華驅、華多僚和華登。華多僚得國君宋元公的信任,就經常在元公面前說兩個弟兄的壞活。華登被迫逃亡到國外後,他又在元公面前誣陷華驅,說他打算接納逃亡的人。宋元公經不住華多僚的一再挑撥,便派人通知華費逐,叫他驅逐華驅。華費逐知道這件事是華多僚乾的,恨不得殺了他,但又只得執行元公的命令,準備叫華驅去打獵,然後打發他走。華驅瞭解到這是華多僚乾的壞事,本想殺了他,但又伯父親傷心,決定逃亡。臨行時,華驅打算與父親告別。不料,在朝廷上遇見了華多僚。他一時性起,就與侍從殺死了華多僚,並召集逃亡的人一起反叛宋國。元公請齊國的烏枝鳴幫助守衛城池。這年冬天,逃亡在外的華登帶領了吳國的一支軍隊,前來支持華驅攻打宋國。眼看華登的隊伍快要來到,有位名叫淄的大夫對烏枝鳴說:“兵書《軍志》上有這樣的話:先向敵人進攻可以摧毀敵人的土氣;後向敵人進攻要等待他們士氣衰竭。何不乘華登的軍隊很疲勞和還沒有安定而進攻?如果敵人已經來到而且穩住,他們的人就多了,到那時我們就後悔不及了。”烏枝鳴聽從了濮的建議。結果,宋國和齊國的聯軍擊敗了吳軍,俘虜了兩個將領。但是,華登率領餘部又擊敗了宋軍。宋元公想逃,淄攔住他說:“我是小人,可以爲君王戰死,但不能護送你逃跑。請君王等待一下。”淄說完這話,一面巡行,一面向軍士們喊道:“是國君的戰士,就揮舞旗幟:”軍士們按照他的話揮舞旗幟。宋元公也壯着膽下城巡視,對軍士們說:“國家敗亡,國君死去,這是大家的恥辱,不僅是我一個人的罪過,大家拼死打吧!”烏枝鳴命軍士們用劍與叛軍拼博。齊軍和宋軍一起攻打華登,華登支持不住,節節敗退。淄衝到前面刺死華登,將他的頭砍下、裹在戰袍裏,一邊奔跑一邊喊道:“我殺了華登了!我殺了華登了!”。

成語造句

在比賽中,他憑藉出色的開場表現先聲奪人,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這樣一段故事。 在戰國時期,秦國日益強大,對其他諸侯國虎視眈眈。其中齊國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齊國的朝堂上,大臣們正在激烈地討論着應對之策。這時,一位名叫田單的將領站了出來。他深知秦國的軍事實力強大,正面交鋒可能勝算不大,但他有自己的策略。 田單決定先從士氣上入手。他在自己統轄的地區,積極訓練士兵,並且不斷宣揚齊國的強大和榮耀,讓士兵們心中充滿了鬥志和信心。 與此同時,他還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他讓人在夜裏偷偷地在城外挖了許多大坑,裏面放上乾柴等易燃物。然後,在一天清晨,當秦軍還在沉睡之時,田單突然命令士兵們在大坑周圍擊鼓吶喊,製造出了巨大的聲響。 秦軍被這突如其來的喧鬧聲驚醒,他們驚慌失措,以爲齊國有大規模的軍隊來襲。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田單就下令點燃了大坑裏的乾柴,頓時火光沖天,秦軍更加陷入了混亂之中。 趁着秦軍混亂之際,田單率領齊國士兵奮勇出擊,打了秦軍一個措手不及。這次行動讓齊國士兵的士氣大振,而秦軍則士氣受挫。 田單通過這種先聲奪人的方式,成功地爲齊國贏得了一些時間和機會。他利用這段時間進一步加強了齊國的防禦和軍事準備。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田單繼續運用各種策略,與秦軍周旋,使得齊國在艱難的局勢下得以生存和發展。他的先聲奪人之舉,成爲了齊國曆史上的一段佳話,也讓人們明白了在面對強大的敵人時,智慧和勇氣的重要性。先聲奪人不僅僅是在氣勢上壓倒對方,更是一種策略和智慧的體現,它可以在關鍵時刻改變局勢,爲勝利創造條件。田單的故事也讓後人明白,只要善於運用策略,即使處於劣勢,也能找到轉機,爲國家和民族贏得希望。

先聲奪人-成語圖片

先聲奪人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