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憂後樂

成語拼音

xiān yōu hòu lè

先憂後樂成語解釋

憂慮在天下人之先,安樂在天下人之後。比喻喫苦在先,享受在後。

典故出處

漢·劉向《說苑·談叢》:“先憂事者後樂,先傲世者後憂。”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成語典故

宋朝時期,滕子京因遭誣陷被貶到嶽州當知州,重新修復了岳陽樓,范仲淹受他的囑託寫一篇《岳陽樓記》:“古代的仁人志士不因美景而高興,也不因處境壞而哀傷,總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成語造句

他總是把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做事時先考慮別人,然後纔想到自己,真正做到了先憂後樂。

成語故事

在北宋時期,有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名叫范仲淹。 范仲淹自幼勤奮好學,心懷大志。他年輕時便遊歷四方,深知民間疾苦。後來,范仲淹通過科舉步入仕途,開始了他爲國爲民的一生。 當時的北宋,面臨着諸多問題和挑戰。外有強敵環伺,內有政治腐敗、社會矛盾尖銳。范仲淹看到國家的困境,心急如焚。他多次向朝廷進言,力陳改革之策,希望能夠改變現狀,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 在地方任職時,范仲淹一心撲在治理上,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發展,整頓吏治,使得當地面貌煥然一新。然而,他的改革舉措觸動了一些權貴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強烈反對和排擠。 儘管遭遇重重困難和阻礙,但范仲淹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憂國憂民,常常徹夜難眠,思考着如何才能讓國家富強、百姓安居樂業。他不顧個人安危,一次次地挺身而出,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奮鬥。 在他的努力下,一些改革措施得以實施,北宋的局勢也逐漸有所好轉。然而,范仲淹深知,要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范仲淹曾在《岳陽樓記》中寫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這不僅是他個人情懷的體現,更是他一生追求的真實寫照。他以天下爲己任,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先考慮國家的憂患,後享受天下的安樂。 范仲淹的這種精神,激勵着無數後來人。他的事蹟和思想成爲了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流傳千古。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愛國情懷,什麼是爲人民謀福祉的高尚品德。在歷史的長河中,范仲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人們前行的道路,讓人們明白,只有心懷天下,先憂後樂,才能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爲國家和民族做出更大的貢獻。 正是因爲有了像范仲淹這樣的仁人志士,中華民族才能歷經磨難而不衰,始終保持着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激勵着我們,在新時代繼續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先憂後樂-成語圖片

先憂後樂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