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裏山河
成語拼音
- biǎo lǐ shān hé
表裏山河成語解釋
- 表裏:即內外。外有大河,內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險作爲屏障。
典故出處
-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裏山河,必無害也。’”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楚國的軍隊在嶲地背後駐紮,晉侯擔心他們來偷襲晉國,聽到童謠“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足謀。”晉侯更加擔心了。子犯進諫說:“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裏山河,必無害也。”晉侯決定依據地勢而進攻。
成語造句
- 這片土地地勢險要,可謂是表裏山河,有着獨特的地理優勢。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是兩個強大的諸侯國,它們之間時常發生衝突和爭鬥。
晉國的國君晉侯有一次召集大臣們商議國家的戰略。其中一位大臣進言道:“大王,我們晉國地處中原,四周有高山大河環繞,可謂是佔據着有利的地形,擁有表裏山河之固。”晉侯聽後,若有所思。
當時,楚國勢力日益強大,對晉國的威脅也越來越大。晉侯深知,要想在與楚國的競爭中佔據優勢,必須充分利用本國的地理優勢。於是,他決定加強邊境的防禦,利用山河的險阻來抵禦楚國的進攻。
晉國的軍隊在邊境地區積極修築城池,加強關隘的防守。同時,他們還訓練了一支精銳的水軍,以控制河流的航道。
楚國得知晉國的行動後,也不甘示弱。他們派出使者前往晉國,試圖探聽晉國的虛實。使者回來後向楚王稟報:“晉國地勢險要,表裏山河,防守森嚴,我們不可輕易進攻。”
然而,楚王並沒有被晉國的優勢所嚇倒。他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最終決定採取迂迴戰術。楚國先是與晉國周邊的一些小國結盟,逐漸對晉國形成包圍之勢。
面對楚國的策略,晉國也迅速做出反應。他們一方面加強與其他諸侯國的聯盟,共同對抗楚國;另一方面,繼續鞏固國內的防禦。
在一次激烈的戰役中,晉國軍隊憑藉着表裏山河的優勢,成功地抵禦了楚國的大規模進攻。楚國軍隊在山川險阻面前遭遇了很大的困難,傷亡慘重。
經過長期的較量,晉國和楚國最終達成了一定的平衡。而“表裏山河”這個成語也流傳了下來,用來形容一個國家或地區擁有險峻的地勢和堅固的防禦。它提醒着人們,地理優勢在國家的發展和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讓人們認識到,只有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正如晉國憑藉其表裏山河的地勢,在與楚國的爭鬥中保持了一定的實力和地位。而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因爲其獨特的地理環境而有着不同的命運和發展軌跡。
表裏山河-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