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老扶弱

成語拼音

xié lǎo fú ruò

攜老扶弱成語解釋

攙着老人,扶着體弱者。亦作“攜老扶幼”、“攜老挈幼”。

典故出處

《晉書·劉琨傳》:“臣自涉州疆,目睹睏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攜老扶弱,不絕於路。”

成語典故

西晉時期,幷州刺史劉琨在赴任途中,見盜寇出沒,百姓流離失所,四處逃散,留下的人十分有限。百姓攜老扶弱往外討飯。劉琨招募1000人,轉戰晉陽,打擊盜賊,安撫農民從事農業生產,不到半年,流離的人逐漸回來安居樂業。

成語造句

在災難面前,人們紛紛伸出援手,攜老扶弱,展現出了人性的光輝。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正經歷着動盪與戰亂。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四處都是流離失所之人。 在一個小村莊裏,有一位名叫李義的年輕人。他心地善良,看到周圍那些老弱病殘在困境中苦苦掙扎,心中十分不忍。李義決定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們。 他常常不辭辛勞地奔波於村莊的各個角落,將行動不便的老人背到安全的地方,爲生病的孩子尋找草藥,給飢餓的人們送去食物。他的善舉感染了許多人,一些村民也紛紛加入進來,和他一起照顧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 有一次,敵軍來襲,村民們驚慌失措,紛紛逃離。李義卻沒有隻顧自己逃命,而是首先想到了村裏的那些老人和弱者。他挨家挨戶地尋找,將他們一一攙扶出來,帶領他們前往山中躲避戰亂。在艱難的路途上,李義始終緊緊地攙扶着那些搖搖欲墜的老人,呵護着年幼體弱的孩子。 經過漫長而艱難的跋涉,他們終於到達了安全的地方。在那段艱難的日子裏,李義始終堅守在這些老弱病殘的身邊,不離不棄。他的行爲讓大家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隨着時間的推移,戰亂終於平息。而李義攜老扶弱的事蹟也傳遍了整個國家。人們對他的義舉讚不絕口,紛紛效仿他去關心和幫助那些處於困境中的人。 從那以後,這個國家的人們更加懂得了關愛和互助的重要性,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努力讓國家重新恢復了生機與活力。李義的故事也成爲了千古美談,讓後人銘記他的善良與勇氣。就如同歷史上許多仁人志士一樣,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着人性的光輝,在艱難的歲月裏爲人們帶來溫暖和希望。他們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類前進的道路,讓我們明白,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關心和幫助那些弱小的生命。而“攜老扶弱”這個成語,也正是對這種高尚品德的最好概括,提醒着我們要時刻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去關愛他人,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攜老扶弱-成語圖片

攜老扶弱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