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臺痛哭
成語拼音
- xī tái tòng kū
西臺痛哭成語解釋
- 宋末文天祥抗元失敗被害。八年後,謝翱與友人登西臺痛哭致祭,並作《登西臺慟哭記》以記其事。後用以稱亡國之痛。
典故出處
- 柳棄疾《懷人詩》之四:“西臺痛哭謝晞髮,眢井沉書鄭億翁。”
成語典故
- 宋朝末年,愛國將領文天祥抗元失敗後被害在西臺。八年後,謝翱與友人登上西臺緬懷與祭奠文天祥,痛哭流涕,並作輓詞《登西臺慟哭記》記述其事,抒發亡國之痛及對文天祥的崇拜之情。
成語造句
- 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英勇就義後,許多愛國之士爲他的離去而西臺痛哭,悲痛不已。
成語故事
- 在南宋末年,局勢動盪不安,元軍的鐵蹄肆意踐踏中原大地。
謝枋得,一位心懷壯志的忠義之士,他目睹着國家的淪陷和百姓的苦難,心中悲憤交加。他曾積極組織義軍抗擊元軍,但最終南宋還是難以挽回覆滅的命運。
在南宋滅亡後,謝枋得隱居山林,堅決不仕元朝。然而,他對故國的思念和對亡國之痛的悲憤卻始終縈繞心頭。
有一日,謝枋得來到了一處名爲西臺的地方。這裏曾經見證過許多歷史的滄桑變遷,站在西臺上,他彷彿看到了曾經南宋的輝煌與如今的淒涼形成的鮮明對比。往事一幕幕浮現在眼前,那些和戰友們並肩作戰的日子,那些爲了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場景,讓他不禁潸然淚下。
他想起了曾經的南宋朝廷,想起了那些爲了保衛國家而英勇犧牲的將士們。如今,一切都已化爲泡影,國家不復存在,百姓流離失所。他心中的悲痛如潮水般涌來,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
於是,謝枋得在西臺上放聲痛哭,他的哭聲中飽含着對故國的深深眷戀和對亡國的無盡悲痛。他的哭聲彷彿在訴說着南宋的悲慘命運,也在譴責着那些導致國家滅亡的種種過錯。
他的哭聲引來了許多人的關注和同情,人們紛紛爲他的忠義和愛國情懷所感動。然而,謝枋得的行爲也引起了元朝統治者的不滿和警惕。他們試圖逼迫謝枋得出來爲官,但謝枋得始終堅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底線,堅決不從。
最終,謝枋得在悲憤和抑鬱中離開了人世,但他在西臺痛哭的故事卻流傳了下來,成爲了人們銘記那段歷史的一個重要見證。他的愛國精神和忠義情懷也激勵着後人,讓人們永遠銘記國家和民族的尊嚴與榮譽。西臺痛哭這個成語,也成爲了表達對故國深切懷念和亡國悲痛的象徵,提醒着人們要珍惜和平,努力維護國家的繁榮和穩定。
西臺痛哭-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