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不及掩耳

成語拼音

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迅雷不及掩耳成語解釋

雷聲來得非常快,連捂耳朵都來不及。比喻來勢兇猛,使人來不及防備。

典故出處

《六韜·龍韜·軍勢》:“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

成語典故

東漢末年,曹操進攻黃河流域的馬超和韓遂,把馬超打敗。馬超要求割地求和,曹操不答應,佔領渭口後修築工事後,表面答應議和,暗中養精蓄銳,接着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勢向馬超突然襲擊,將絲毫沒有防範的馬超打得大敗而逃。

成語造句

一陣狂風突然襲來,其速度之快真是迅雷不及掩耳,讓人毫無防備。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諸侯國,其國內局勢動盪不安。新君剛剛即位,根基尚未穩固,而周邊的鄰國卻虎視眈眈,想要趁此機會分一杯羹。 新君深知自己面臨的嚴峻形勢,於是他積極地籌備着應對之策。他廣納賢才,其中有一位謀士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這個計劃便是利用敵人的輕敵之心,出其不意地發動一場突襲,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經過精心的謀劃和準備,終於等到了一個合適的時機。這一天,天氣陰沉,敵軍絲毫沒有察覺到危險的臨近。新君帶領着他的精銳部隊,悄悄出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向敵軍營地。 當敵軍發現的時候,已經來不及做出有效的反應了。士兵們驚慌失措,四處逃竄。新君的部隊如入無人之境,奮勇殺敵,迅速取得了戰場上的優勢。 這場突襲完全出乎敵軍的意料,他們根本沒有時間組織有效的防禦。在混亂中,敵軍遭受了慘重的損失,而新君的部隊則大獲全勝。 此役之後,新君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鞏固,國內的局勢也逐漸穩定下來。周邊的鄰國見識到了新君的果敢和智慧,也不敢再輕易侵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有時候需要果斷地採取行動,以一種超乎常人想象的速度和力量去突破困境。就像這次突襲一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態勢,不給敵人絲毫喘息和反應的機會,從而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正如《六韜·龍韜·軍勢》中所說:“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這種果斷和決絕的精神,在很多時候都能幫助我們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同時,我們也要時刻保持警惕,不能因爲一時的安逸而放鬆對潛在威脅的防範,以免被他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所擊敗。

迅雷不及掩耳-成語圖片

迅雷不及掩耳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