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做,二不休
成語拼音
- yī bū zuò,èr bù xiū
一不做,二不休成語解釋
- 原意是要麼不做,做了就索興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開頭,就索興做到底。
典故出處
- 唐·趙元一《奉天錄》卷四:“光晟臨死言曰:‘傳語後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成語典故
- 唐德宗時期,安祿山起兵反叛,盧龍節度使朱泚及部將張光晟也起兵反叛。李晟奉命征討叛軍,活捉了張光晟。張光晟表示願意重新歸順唐王朝,德宗身邊大臣堅決反對,只好處死他。張光晟感慨地說:“第一不要做,第二做就要做到底。”。
成語造句
- 他被徹底激怒了,既然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那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和對方拼了。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個名叫張猛的年輕人。他生性豪爽,但命運卻對他開了一個玩笑。
張猛的父親曾是朝廷的一名官員,卻因遭人陷害而被罷官流放,最終含冤離世。張猛自幼便立下志向,一定要爲父親洗刷冤屈,恢復家族的名譽。
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籌備,張猛終於收集到了一些足以證明父親清白的證據。然而,要將這些證據呈遞給皇上,談何容易。因爲陷害他父親的人在朝中勢力龐大,耳目衆多,稍有不慎,不僅會前功盡棄,自己也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但張猛沒有絲毫退縮,他決定放手一搏。他精心策劃,瞅準時機,開始實施自己的計劃。他先是悄悄潛入皇宮,試圖尋找機會直接面見皇上。在這個過程中,他遭遇了重重阻礙和危險,但他始終沒有放棄。
隨着事情的發展,張猛發現自己已經沒有了回頭路,正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深知一旦開始就必須做到底,一不做,二不休。
終於,在歷經了無數艱難險阻之後,張猛成功地將證據呈遞給了皇上。皇上看後大爲震驚,立刻下令徹查此事。經過一番調查,真相終於大白,張猛的父親得以平反昭雪,家族的名譽也得以恢復。
張猛的勇敢和堅持得到了衆人的敬佩和讚揚。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不做,二不休”的真正含義。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他沒有選擇退縮和逃避,而是勇往直前,全力以赴。他的故事也成爲了人們口中的一段傳奇,激勵着後人在追求正義和理想的道路上堅定前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決心去做一件事情時,就不要猶豫和彷徨,要堅定信念,勇往直前,哪怕會遇到再多的困難和挫折,也要一不做,二不休地堅持到底,只有這樣,纔有可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一不做,二不休-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