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絲不苟

成語拼音

yī sī bù gǒu

一絲不苟成語解釋

苟:苟且,馬虎。指做事認真細緻,一點兒不馬虎。

典故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訪知,見世叔一絲不苟,升遷就在指日。”

成語典故

出處:《儒林外史》明朝時候,皇上下令禁止宰殺耕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    一天,鄉紳張靜齋與舉人范進相約去拜訪高要縣知縣湯奉。湯知縣置酒招待他們。席間有位老者給湯知縣送來了他與其他幾個信回教的人拼湊起來的五十斤牛肉。湯知縣一向貪贓受賄,而且他也是信奉回教的人,但是上面有禁令,一時也不知該不該收下這份禮。於是問張靜齋:“你是做過官的,有關禁止宰殺耕牛的事正該與你商量。剛纔有幾個信奉回教的人爲了開禁,送來五十斤牛肉,請求我對他們稍微寬鬆些。你看是接受還是不接受?”  張靜齋搖頭道:“這可千萬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應當只有皇上,哪裏顧得上信奉同一教的人?想起洪武年問的劉老先生(指劉伯溫);洪武私訪到他家,正巧江南張王(指張士誠)送來一個菜罈子。、當面打開一看,是一罈金子。皇上大爲惱火,第二天就把劉老先生貶爲青田縣知縣,後來又用毒藥把他毒死了。  湯知縣見張靜齋說得頭頭是道,不由得不信,於是急忙請教該如何處置爲好。張靜齋說道:“世叔可在這件事大作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來,打他幾十板子,再用一面大枷枷了,把送來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並且在旁邊出一張告示,說明他們大膽妄爲,知法犯法。如上司知道你辦事這樣一絲不苟,那麼你升官發財就指日可待了。”  湯知縣聽了,連連點頭:“十分有理。”便照此辦理了。

成語造句

他對待工作從來都是全神貫注,極其認真,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一絲不苟。

成語故事

明朝時候,京城有個著名的工匠叫蒯祥。蒯祥技藝高超,對自己的工作有着極高的要求。 蒯祥負責設計和建造許多重要的建築,每一項工程他都全神貫注,認真對待。在一次承接皇宮的建造任務中,蒯祥從設計圖紙開始就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他仔細研究歷代宮殿的建築風格和特點,結合當時的需求和審美,精心繪製出每一個細節。 在施工過程中,蒯祥更是一絲不苟。他每天都會親自到工地上去查看,檢查每一塊磚石的鋪設,每一根樑柱的安裝。哪怕是一個微小的偏差,他也絕不放過。有一次,工匠們在安裝一根柱子時,覺得稍微有點傾斜也不影響整體美觀,就準備敷衍過去。但蒯祥發現後,立刻要求他們重新安裝,務必做到筆直挺立。他嚴肅地對工匠們說:“我們所建造的是皇宮,是要流傳千古的建築,每一個細節都不容有失,必須要做到最好。” 蒯祥對建築材料的選擇也極其嚴格。他會親自挑選每一塊木材、每一塊石料,確保它們的質量上乘。他深知,只有最好的材料才能建造出最堅固、最精美的建築。 正是因爲蒯祥這種一絲不苟的精神,他所主持建造的建築都成爲了經典之作。這些建築不僅造型優美,而且堅固耐用,歷經歲月的洗禮依然屹立不倒。他的名聲也傳遍了整個京城,甚至傳到了皇帝的耳中。皇帝對蒯祥的技藝和態度十分讚賞,賜予了他很高的榮譽。 蒯祥的故事流傳開來,成爲了人們學習的榜樣。人們從他身上學到了對待工作要認真負責,要像他一樣做到一絲不苟。這種精神也激勵着後來的工匠們,爲明朝的建築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蒯祥這樣一絲不苟的人還有很多。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和專注,在各自的領域創造出了卓越的成就。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秉持着一絲不苟的態度,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這種精神都永遠不會過時,永遠值得我們去傳承和發揚。

一絲不苟-成語圖片

一絲不苟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