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之謂甚

成語拼音

yī zhī wèi shèn

一之謂甚成語解釋

甚:過分。做了一次,已經過分。比喻錯誤不能重犯。

典故出處

《左傳·僖公五年》:“晉不可啓,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晉獻公向虞國借道去打虢國,虞國大夫宮之奇勸虞公不要借道,虞公不聽,虢國的都城下陽被攻佔。三年後晉侯又向虞國借道,宮之奇勸虞王道:“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啓,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虞王不聽被消滅。

成語造句

他已經犯了很多次同樣的錯誤,這次居然又故態復萌,一之謂甚。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鄭國和息國相鄰。有一次,息國的國君因爲一些小事,竟然不考慮兩國實力的差距,貿然出兵攻打鄭國。 息國雖然也是一個諸侯國,但與鄭國相比,在軍事和政治等方面都處於下風。鄭國的國君得知息國來襲,感到十分詫異和不解,他不明白息國爲何會做出如此不理智的舉動。 在戰場上,鄭國的軍隊憑藉着更強大的實力和更出色的戰略,迅速佔據了優勢,將息國的軍隊打得節節敗退。最終,息國以失敗告終,不僅損失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資,還在諸侯中丟盡了顏面。 事後,有識之士紛紛對息國國君的行爲進行批評和指責。他們認爲,息國國君的這種行爲是極其魯莽和愚蠢的。《左傳》中記載道:“君子是以知息之將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親親,不徵辭,不察有罪,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 息國國君的這次行動,可以說是“一之謂甚”。他本應該在做出決策之前,仔細考慮各種因素,權衡利弊。然而,他卻被一時的衝動和不理智所驅使,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這次失敗不僅給息國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也讓息國陷入了困境。 歷史上,類似息國國君這樣因爲衝動和不理智而做出錯誤決策的例子並不少見。許多君主和統治者在面對問題時,缺乏冷靜思考和全面分析,往往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或者個人的情緒,從而導致嚴重的後果。 而那些明智的領導者則會在行動之前,充分評估各種情況,尊重客觀事實,避免盲目衝動。他們會借鑑歷史經驗,聽取各方意見,以做出最合理的決策。 從息國的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深刻的教訓。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也會面臨各種選擇和決策,我們不能像息國國君那樣,僅憑一時的衝動和主觀臆斷就貿然行事。而是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智,全面考慮各種因素,權衡利弊之後再做出決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走向成功的道路。 “一之謂甚”,我們要以史爲鑑,汲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睿智和精彩。

一之謂甚-成語圖片

一之謂甚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