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喪邦
成語拼音
- yī yán sàng bāng
一言喪邦成語解釋
- 指一句話可以亡國。
典故出處
- 《論語·子路》:“一言而喪邦,有諸?”《舊唐書·孫伏伽傳》:“周,隋之季,忠臣結舌,一言喪邦,諒足深誡。”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魯定公問孔子:“一句話可使國家昌盛嗎?”孔子說:“君主愛護臣子,關心他們,上下一心,國家可以興旺。”魯定公又問:“一句話可以使國家滅亡嗎?”孔子說:“不全對,君主一句話下邊不提反對意見,久而久之就會走向滅亡。”。
成語造句
- 他作爲領導者,在關鍵決策上的草率言論,差點導致了一言喪邦的後果,幸好及時挽回了局面。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其國君頗爲自負且剛愎自用。
這位國君在處理國事時,常常不聽取大臣們的合理建議,總是一意孤行。有一次,國家面臨一個重要的決策,大臣們經過深思熟慮後,紛紛向國君進言,陳述各種利弊。然而,國君卻完全不顧及他們的意見,僅憑自己的一時喜好就做出了決定。
這個決定最終導致了一系列嚴重的後果,國家陷入了危機之中。一些有識之士看到這種情況,心急如焚,再次苦勸國君改變策略,及時挽回局勢。可是國君卻依然固執己見,甚至怒斥那些進諫的大臣,認爲他們是在挑戰自己的權威。
就這樣,在國君一次次錯誤的決策下,國家的形勢變得越來越糟糕,百姓生活困苦,社會動盪不安。周邊的諸侯國見狀,紛紛趁機對其發動攻擊,這個曾經繁榮的國家面臨着覆滅的危險。
此時,國君纔開始懊悔自己當初沒有聽取大臣們的忠言,但爲時已晚。最終,這個國家真的因爲國君的一系列錯誤決策而走向了衰敗,曾經的輝煌一去不復返。
正如《論語》中所記載:“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一言而喪邦,有諸?”這位國君就因爲自己的獨斷專行,用自己的一言之差,導致了國家的衰敗,可謂是“一言喪邦”的典型例子。這個故事也時刻提醒着後人,在做決策時一定要廣納良言,保持理性和智慧,切不可盲目自大,否則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一言喪邦-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