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打盡
成語拼音
- yī wǎng dǎ jìn
一網打盡成語解釋
- 比喻一個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徹底肅清。
典故出處
- 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四:“聊爲相公一網打盡。”
成語典故
- 晉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是兩兄弟。夷吾得秦國和齊國的幫忙,登上國位,就是晉惠公。可是惠公的大臣分作兩派,擁護惠公的一派以卻茅和呂省爲首。暗裏擁重耳的一派以裏克和丕鄭爲首。可是這班人對晉惠公個人來說都是有功的。當丕鄭到秦國去公幹的時候,惠公藉故殺了裏克。丕鄭回來後,心裏很恐懼,深怕自己也給惠公殺掉。可是事情倒沒什麼對他不利的,他就安心下來。當然,他心裏很恨惠公,便暗地召集同黨,商量趕走夷吾,迎公子重耳登位。有一天,屠岸夷要來見丕鄭。他從午間等到深夜,才見着丕鄭。丕鄭問他有什麼事情,屠岸夷告訴他,惠公要殺他,所以請丕鄭相救。丕鄭說:“你去叫呂省救你吧!”屠岸夷說:“呂省不是好人,我正要喝他們的血,喫他們的內呢!”丕鄭不大相信。屠岸夷還獻議了怎樣怎樣推翻惠公的辦法。丕鄭聽了,大聲喝道:“是誰教你來說的!”屠岸夷見他不信,只好咬破了指頭,鮮血之流,對天發誓說:“天老爺在上,我如有三心兩意,叫我全家都死光。”這麼一來,丕鄭就相信了,跟着丕鄭這一夥人密謀了。他們寫了一封信給重耳,請他準備回來。丕鄭、共華、屠岸夷等十位大臣都簽了字。屠岸夷把信貼胸的帶走了。第二天,他們上朝,惠公問丕鄭說:“你們爲什麼要迎公子重耳?”丕鄭這一班人都吃了一驚,心知不妙,都給縛去軟了頭。這九位反對夷吾的大臣全都一網打盡了。
成語造句
- 警方經過縝密部署,最終將這個犯罪團伙一網打盡。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某個朝代,政治局勢動盪不安,官場黑暗腐敗。有一位清正廉潔的大臣名叫張謙,他一直致力於改革朝政,清除那些貪污腐敗的官員。
當時,朝廷中有一個以李丞相爲首的利益集團,他們結黨營私,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弄得民不聊生。張謙深知這個利益集團的危害,決心要將他們一舉剷除。
張謙經過長時間的暗中調查和收集證據,終於掌握了李丞相等人的大量罪行。他知道,如果貿然行動,可能會打草驚蛇,讓他們有機會逃脫。於是,他精心策劃了一個周密的計劃。
在一次朝廷的重要會議上,張謙瞅準時機,突然站出來,當着皇帝和衆大臣的面,將李丞相等人的罪行一一揭露,並呈上了確鑿的證據。皇帝聽後大怒,立刻下令將李丞相等人全部捉拿。
張謙帶領着一隊忠誠的士兵,迅速行動,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計劃,對李丞相等人的府邸進行了包圍。那些平日裏作威作福的官員們,此時驚慌失措,想要逃跑卻已經來不及了。士兵們如秋風掃落葉般,將李丞相及其黨羽一網打盡。
這個利益集團的覆滅,讓朝廷的風氣爲之一新,百姓們也拍手稱快。張謙的勇敢和智慧得到了皇帝和百姓的高度讚揚,他也因此成爲了朝廷中的中流砥柱。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一網打盡”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將所有的目標或敵人一次性全部抓住或消滅的意思。它強調了行動的徹底性和果斷性,就像張謙在面對朝廷的腐敗勢力時,毫不留情地將他們全部剷除,以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事例屢見不鮮,許多有識之士都通過類似的方式,爲國家的安定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無論是在政治、軍事還是其他領域,一網打盡的策略和行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可以有效地打擊敵人,維護正義和公平。
一網打盡-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