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非今

成語拼音

yǐ gǔ fēi jīn

以古非今成語解釋

非:非難,否定。用歷史故事抨擊當前的政治。

典故出處

《史記·秦始皇本紀》:“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

成語典故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陽宮中擺酒賀壽。70位博士前來拜壽,丞相李斯當衆宣佈:“今後必須把《詩》、《書》及諸子百家的著作統統燒掉,再談論者處死,以古非今也要處死,甚至滿門操斬,秦始皇當衆下詔通告天下。

成語造句

秦始皇曾嚴禁以古非今的行爲,以維護其統治的穩定和思想的統一。

成語故事

在秦朝時期,有一位名叫淳于越的儒生。他博古通今,對古代的典章制度和先王之道有着深刻的研究。 當時,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措施。然而,淳于越卻對這些新的政策和制度持有不同的看法。他常常在朝堂上引用古代的事例和經驗,來批評和質疑當前的做法。 一次,在朝廷的重要會議上,淳于越再次站出來,以古代的制度爲依據,對秦始皇現行的一些政策提出了非議。他認爲秦始皇應該效仿古代聖王,採用分封制來治理國家,而不是實行郡縣制。他的言論引起了朝堂上的一陣喧譁和爭議。 秦始皇聽了淳于越的話後,心中十分不悅。他認爲淳于越這是以古非今,用過去的標準來評判現在,試圖擾亂人心,阻礙國家的發展和進步。秦始皇的丞相李斯也對淳于越的行爲表示不滿,他向秦始皇進言,說這種以古非今的行爲會對國家的穩定和統治造成威脅。 於是,秦始皇決定採取嚴厲的措施來制止這種以古非今的風氣。他下令焚燒了大量的儒家經典書籍,禁止儒生們再以古代的事例來批評和議論當前的政治。同時,還對一些堅持以古非今的儒生進行了嚴厲的懲罰,有的被處死,有的被流放。 淳于越也因爲他的言論而受到了牽連。他的命運從此改變,從一個受人尊敬的儒生變成了一個階下囚。然而,儘管秦始皇採取了這些嚴厲的措施,但以古非今的思想並沒有完全被消除。在秦朝之後的歷史中,這種用古代的觀念和標準來評判現代的現象仍然時有發生。 以古非今這個成語,正是從這段歷史中演變而來。它提醒人們在看待事物和問題時,不能僅僅侷限於過去的經驗和觀念,而應該結合現實情況,用發展的眼光去分析和判斷。同時,也告誡人們不要盲目地崇古貶今,要尊重歷史的同時,也要勇於創新和開拓,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類似的例子。有時候,人們過於依賴古代的智慧和經驗,而忽視了時代的變化和發展。但也有一些人能夠突破傳統的束縛,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新的觀點和方法,爲社會的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們應該從這些歷史事件中吸取教訓,正確處理好古代與現代的關係,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和變化。

以古非今-成語圖片

以古非今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