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成語拼音
- 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成語解釋
- 子:對別人的稱呼;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擋住敵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對方的觀點、方法或言論來反駁對方。
典故出處
- 《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楯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成語典故
- 戰國時期,大思想家韓非子曾講有一個賣矛和盾的人,見人推銷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沒有穿不透的東西;一會又向人推銷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堅硬的盾,沒有什麼東西能戳穿它。人羣中有人問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成語造句
- 在辯論會上,他巧妙地運用對方的觀點,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讓對方無法反駁。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熱鬧的集市。集市上有一個特別的商人,他售賣各種各樣的兵器。
一天,這個商人擺出了他新到的一批矛和盾。他大聲吆喝着:“快來看看啊,我的矛鋒利無比,天下沒有它刺不穿的東西!”衆人被他的吆喝聲吸引過來,對那矛的鋒利程度嘖嘖稱奇。
過了一會兒,商人又拿起一面盾,誇口道:“再看看這面盾,堅固無比,任何矛都無法刺穿它!”這時,人羣中走出一個年輕人。
年輕人看着商人,笑着說:“你剛剛說你的矛能刺穿所有東西,現在又說你的盾任何矛都刺不穿,那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會怎麼樣呢?”商人頓時啞口無言,滿臉通紅,不知該如何回答。
周圍的人見狀,紛紛哈哈大笑起來。這個商人本想憑藉自己的口才吹噓自己的商品,卻不曾想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他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無法自圓其說。
在歷史上,也有類似這樣自相矛盾的事例。比如,有些人爲了達到某種目的,常常會說出前後矛盾的話或做出相互矛盾的行爲。就像有的統治者一面宣揚着仁政,另一面卻實施着殘暴的統治,這與他們所說的話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這個成語就由此而來,它提醒着人們說話做事要前後一致,不能相互牴觸。否則,就會像那個商人一樣,成爲衆人的笑柄。我們在生活中也要避免陷入這樣的矛盾之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理性的思維,讓自己的言行符合邏輯和道德規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順暢。
如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這個成語常常被用來形容那些自我牴觸、無法自圓其說的言論或行爲,也警示着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一致,避免出現類似的尷尬局面。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