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暴易暴

成語拼音

yǐ bào yì bào

以暴易暴成語解釋

以:用;易:改變,更換;暴:殘暴。用殘暴勢力代替殘暴勢力。指統治者換了,暴虐的統治沒有改變。

典故出處

《史記·伯夷列傳》:“登彼西山兮,採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成語典故

商朝末年,伯夷與叔齊都是孤竹國國君的兒子,孤竹君死後,兩人互相推讓都不願爲王,跑到周文王那裏。文王死後,武王要出兵討伐暴君商紂王,出發那天,伯夷與叔齊拉着武王的馬勸他不要採取軍事行動,認爲“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成語造句

戰爭只會帶來更多的痛苦和破壞,以暴易暴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局勢變得更加糟糕。

成語故事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個國家陷入了長期的混亂與動盪之中。這個國家的國王昏庸無道,橫徵暴斂,弄得民不聊生。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痛苦不堪。 終於,一些勇敢的人站了出來,他們決定反抗國王的暴政。其中有一個名叫張猛的人,他極具領導力和勇氣,帶領着衆人與國王的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經過一番艱難的抗爭,張猛他們成功地推翻了國王的統治。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張猛在掌握了權力之後,卻逐漸變得和之前的國王一樣殘暴。他開始濫用權力,對百姓們進行苛刻的統治,以暴制暴,以強制強。 百姓們原本以爲推翻了暴政就能迎來美好生活,可現在卻發現只是從一個火坑跳進了另一個火坑。張猛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不斷地打壓異己,稍有不從者便會遭到殘酷的懲罰。許多無辜的人因此而遭殃,整個國家再度陷入了混亂與恐懼之中。 一位智者看到這種情況,不禁嘆息道:“這真是以暴易暴啊,我們趕走了一個暴君,卻迎來了另一個更加殘忍的統治者。”他引用歷史上的例子,向人們講述曾經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結果只是讓百姓遭受更多的苦難。 百姓們開始覺醒,他們意識到以暴易暴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只會讓情況變得更加糟糕。於是,他們再次團結起來,這次他們不僅僅是爲了推翻暴政,更是爲了建立一個真正公平、正義、民主的國家。 經過漫長而艱難的鬥爭,百姓們終於成功地迫使張猛放棄了權力,他們建立了新的制度和秩序,讓每個人都能平等地參與國家的治理。從此,這個國家逐漸走向了繁榮昌盛,百姓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以暴易暴往往不能帶來真正的改變,反而可能引發更多的問題和衝突。在面對困境和不公正時,我們應該尋求更加理性和智慧的解決方案,通過和平、對話和合作來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長治久安,讓人們享受真正的幸福與安寧。

以暴易暴-成語圖片

以暴易暴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