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報怨

成語拼音

yǐ dé bào yuàn

以德報怨成語解釋

德:恩惠。怨:仇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典故出處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成語典故

魏國邊境靠近楚國的地方有一個小縣,一個叫宋就的大夫被派往這個小縣去做縣令。  兩國交界的地方住着兩國的村民,村民們都喜歡種瓜。這一年春天,兩國的邊民又都種下了瓜種。  不巧這年春天,天氣比較乾旱,由於缺水,瓜苗長得很慢。魏國的一些村民擔心這樣旱下去會影響收成,就組織一些人,每天晚上到地裏挑水澆瓜。  連續澆了幾天,魏國村民的瓜地裏,瓜苗長勢明顯好起來,比楚國村民種的瓜苗要高不少。  楚國的村民一看到魏國村民種的瓜長得又快又好,非常嫉妒,有些人晚間便偷偷潛到魏國村民的瓜地裏去踩瓜秧。  宋縣令忙請村民們消消氣,讓他們都坐下,然後對他們說:  “我看,你們最好不要去踩他們的瓜地。”  村民們氣憤已極,哪裏聽得進去,紛紛嚷道:  “難道我們怕他們不成,爲什麼讓他們如此欺負我們?”  宋就搖搖頭,耐心地說:  “如果你們一定要去報復,最多解解心頭之恨,可是,以後呢?他們也不會善罷甘休,如此下去,雙方互相破壞,誰都不會得到的一個瓜的收穫。”  村民們皺緊眉頭問: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宋就說:  “你們每天晚上去幫他們澆地,結果怎樣,你們自己就會看到。”  村民們只好按宋縣令的意思去做,楚國的村民發現魏國村民不但不記恨,反倒天天幫他們澆瓜,慚愧得無地自容。  這件事後來被楚國邊境的縣令知道了,便將此事上報楚王。楚王原本對魏國虎視眈眈,聽了此事,深受觸動,甚覺不安,於是,主動與魏國和好,並送去很多禮物,對魏國有如此好的官員和國民表示讚賞。   魏王見宋就爲兩國的友好往來立了功,也下令重重地賞賜宋就和他的百姓。

成語造句

他總是能以寬廣的胸懷和善良的心地去對待那些曾經傷害過他的人,以德報怨,這種品質真的難能可貴。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魯國有一個人叫展禽。展禽品德高尚,爲人正直。 當時魯國的朝政較爲混亂,有許多不公正的事情發生。有一次,一個名叫臧文仲的大臣因爲私人恩怨處處爲難展禽。臧文仲利用自己的權勢,在很多事情上故意給展禽製造麻煩,甚至還在衆人面前詆譭他。 展禽的親朋好友都對臧文仲的行爲感到憤怒,他們紛紛勸說展禽要以牙還牙,不能任由臧文仲這樣欺負。然而,展禽卻微微一笑,說道:“不必如此,我不想用同樣惡劣的方式去迴應他。” 儘管臧文仲不斷地挑釁和傷害展禽,但展禽始終保持着自己的善良和寬容。他依然盡心盡力地爲魯國做事,關心百姓的疾苦,絲毫沒有因爲臧文仲的行爲而改變自己的初衷。 時間慢慢過去,魯國遭遇了一場嚴重的旱災,百姓們生活困苦,面臨着饑荒的威脅。臧文仲用盡各種辦法都未能緩解旱情,他開始焦慮不安。展禽得知這個情況後,主動站出來,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對自然的瞭解,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應對措施。在展禽的努力下,旱情終於得到了緩解,百姓們的生活逐漸恢復正常。 臧文仲看到展禽不計前嫌,以德報怨,爲魯國解決了如此重大的危機,心中充滿了愧疚和自責。他意識到自己之前的行爲是多麼的錯誤和狹隘,於是親自來到展禽面前,向他道歉並表示敬佩。 展禽以德報怨的行爲不僅贏得了臧文仲的尊重,也贏得了魯國百姓們的愛戴和讚譽。他的事蹟被人們傳頌開來,成爲了大家學習的榜樣。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以德報怨的偉大力量。正如《論語》中所說:“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雖然孔子在這裏強調了應該以正直來回應怨恨,但展禽這種超越常人的以德報怨,更顯示出一種高尚的品德和寬廣的胸懷。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當遭遇他人的傷害和不公時,我們可以選擇像展禽一樣,用寬容和善良去化解矛盾,而不是以怨報怨,讓仇恨不斷蔓延。這樣不僅能夠讓我們自己的心靈得到平靜和昇華,也能夠爲社會營造一個更加和諧、美好的環境。

以德報怨-成語圖片

以德報怨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