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不懼

成語拼音

yǒng zhě bù jù

勇者不懼成語解釋

懼:害怕。有膽量的人無所畏懼。

典故出處

《論語·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在陳國閒居無事,與弟子討論修身之事。孔子認爲做“士”要做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三好,士分三類:“不辱君命,爲國效力;孝悌兼備,鄉鄰模範;言信行果,千金一諾。”。

成語造句

面對困難與挑戰,他毫不退縮,展現出了勇者不懼的精神,堅定地向前邁進。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經常遭受外敵的侵擾。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 這個國家有一位年輕的將軍,名叫李明。他自幼習武,練就了一身非凡的武藝,且有着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 一次,敵國又率領大軍前來進犯。國王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衆人都面露懼色,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李明挺身而出,他向國王請命,願意率領軍隊出征,抗擊敵人。國王看着李明堅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絲希望,便答應了他的請求。 李明帶領着士兵們奔赴戰場。面對敵國強大的兵力和精良的裝備,他的士兵們心中難免有些恐懼。但是李明卻毫不畏懼,他鼓勵士兵們說:“我們是爲了保衛國家和人民而戰,只要我們勇敢地面對敵人,就一定能夠取得勝利!” 在戰鬥中,李明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他揮舞着手中的寶劍,如入無人之境,殺敵無數。士兵們看到將軍如此勇猛,也都鼓起了勇氣,奮勇殺敵。 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李明帶領的軍隊終於擊退了敵國的進攻。百姓們得知這個消息後,紛紛歡呼雀躍,對李明充滿了敬佩和感激。 在之後的日子裏,李明又多次率領軍隊抗擊外敵,每一次都取得了勝利。他的勇敢和無畏傳遍了整個國家,成爲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論語》中有言:“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李明正是這樣的勇者,他憑藉着自己的勇氣和智慧,守護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寧。他的事蹟也被人們傳頌至今,成爲了一段佳話。在歷史的長河中,像李明這樣的勇者還有很多,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勇者不懼的精神,爲後人樹立了榜樣。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和挑戰,只要我們擁有勇氣,就能夠勇往直前,戰勝一切。

勇者不懼-成語圖片

勇者不懼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