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其不意
成語拼音
- chū qí bù yì
出其不意成語解釋
- 其:代詞,對方;不意:沒有料到。趁對方沒有意料到就採取行動。
典故出處
- 《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成語典故
- 東漢末年,曹操打敗了袁紹,平定了北方,高幹在幷州據地稱王,河東衛固、範先表面要求任太守,實際與高幹暗通,曹操沒有讓他們任太守,由杜畿擔任河東太守。杜畿說自己孤身前去赴任,讓衛固感到出乎意料,然後分化他們來鞏固地位。
成語造句
- 在這場比賽中,他突然使出了一招,完全出其不意,讓對手措手不及。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戰場上,有兩個國家常年紛爭不斷。其中一個國家的將領名叫李明,他足智多謀,善於用兵。
有一次,李明得到情報,敵方即將發動一次大規模的進攻。他深知正面迎敵可能會損失慘重,於是開始苦思冥想應對之策。經過多日的思索和觀察,李明發現了敵方的一個弱點。敵方的軍隊每次進攻前都會進行大規模的集結和準備,而這個過程中他們的後方往往會出現短暫的空虛。
李明決定抓住這個機會,他挑選了一支精銳部隊,悄悄地繞到了敵方的後方。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李明帶領着這支精銳部隊趁着敵人毫無防備,突然發起了攻擊。敵人完全沒有料到李明會出現在他們的後方,頓時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李明的部隊在敵後方如入無人之境,大肆衝殺。敵方軍隊首尾不能相顧,陣腳大亂。李明見時機已到,又命令前方的主力部隊發起全面進攻。敵人在這突如其來的雙重打擊下,迅速潰敗。
這場戰役,因爲李明的出其不意,使得他的國家取得了重大的勝利。經此一役,李明聲名遠揚。後來,在歷史的記載中,這場戰役被人們視爲經典之戰,而李明的這種作戰策略也被人們所傳頌。
在《孫子兵法》中就曾提到:“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李明正是深刻領會了其中的精髓,才能夠運用出其不意的策略取得輝煌的勝利。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我們不能拘泥於常規的思維和方法,要善於尋找對手的弱點,抓住時機,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去突破困境,實現自己的目標。
出其不意-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