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及私

成語拼音

yán bù jí sī

言不及私成語解釋

言談之中不涉及個人私事。比喻爲官忠心,一心爲國

典故出處

唐·房玄齡《晉書·王湛傳》:“臨終,與謝安、桓衝書,言不及私,惟憂國家之事,朝野甚痛惜之。”

成語典故

公元371年,大臣王坦之極力勸諫簡文帝不要讓位給大司馬桓溫。簡文帝死後,桓溫輔佐幼主登基,桓溫去世後,由王坦之與謝安共輔幼主。王坦之多次上書諫幼主要“尊尊親親,信納大臣。”他自己言不及私,只是憂國憂民。

成語造句

他是一個正直的人,在工作中總是兢兢業業,恪盡職守,與同事相處時也言不及私,一心爲公。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勉的官員。 李勉自幼聰慧好學,心懷大志,通過自己的努力步入仕途。他爲官清正廉潔,一心爲公,深受百姓愛戴。 有一次,李勉負責處理一件涉及到權貴的案件。那權貴想盡辦法想要賄賂他,讓他網開一面,但李勉絲毫不爲所動,堅決依法辦事。權貴見賄賂不成,便開始威脅他,然而李勉毫不畏懼,直言道:“我身爲朝廷官員,自當秉持公正,豈會因個人私利而枉法?”最終,他公正地處理了此案,維護了法律的尊嚴和百姓的利益。 還有一回,李勉所在的地區遭受了嚴重的旱災,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他心急如焚,積極組織救災工作,日夜操勞,全然不顧自己的疲憊和安危。他的下屬們看到他如此辛苦,都勸他也爲自己考慮考慮,稍微休息一下。但李勉卻說:“百姓正在受苦,我怎能顧及自己的安逸?我必須全力以赴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在他的努力下,旱災的影響逐漸減輕,百姓們對他感激涕零。 李勉在官場多年,始終堅守自己的原則,不爲私利所動搖。他的正直和無私在朝廷內外都有口皆碑。許多官員都以他爲榜樣,努力效仿他的品行。就連史書上也對他的事蹟多有記載,稱讚他是一位真正的賢臣。 李勉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言不及私,他一心爲了國家和百姓,將個人的利益拋諸腦後。他的故事流傳千古,成爲了後世人們敬仰和學習的楷模。正是因爲有了像李勉這樣的官員,國家才能長治久安,百姓才能安居樂業。他們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歷史的長河,讓我們明白,在面對公私抉擇時,應該毫不猶豫地選擇公義,爲了更偉大的目標和更廣泛的福祉而努力奮鬥。這種言不及私的高尚品質,無論在哪個時代,都具有無比珍貴的價值和深遠的意義。

言不及私-成語圖片

言不及私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