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言不遜

成語拼音

chū yán bù xùn

出言不遜成語解釋

遜:謙讓,有禮貌。說話粗暴無禮。

典故出處

《三國志·魏書·張郃傳》:“郃快軍敗,出言不遜。”

成語典故

張邰原是三國時袁紹手下的一員戰將。 袁紹有一次與曹操在官渡大戰。袁紹派大將淳于瓊督運糧草,屯積在烏巢。曹操於是趕往烏巢襲擊淳于瓊。 張邰勸諫袁紹說:曹操兵士雖然比我軍少,但都是精兵,萬一 淳于瓊守不住烏巢,就糟了,我以爲應該派重兵支援烏巢。 袁紹的另一名大將郭圖說:張邰說的不是好計策。我看應該先 襲擊曹操的大本營,這樣,曹操一定會回去救援,烏巢之圍便不救自解了。 張邰聽了,不同意郭圖的意見,說:曹操兵營易守難攻,不可能 很快攻下。如果淳于瓊被擒,我們斷了糧草,就輸定了。 袁紹覺得自己的兵力遠勝於曹操,於是採取郭圖的方案,只派遣小部隊救援淳于瓊,而用重兵攻打曹操的大本營。曹操嚴密防守,袁紹無法將曹操的大本營攻破。曹決襲擊烏巢成功,用大火燒了袁紹屯在烏巢的糧草,這一來,袁紹的軍心動搖、不戰自敗。 郭圖知道這次失敗是由於自己的計策不當造成的,便採取惡人 先告狀的辦法,向袁紹誣告說: 張邰對吃了敗仗竟然幸災樂禍,說話也很傲慢無禮。 張邰知道後,生怕袁紹遷怒於他,於是投奔曹操。他對曹操說: 郭圖對袁紹說我幸災樂禍,出言不遜,我只能來投奔你了。 曹操說:你來投奔我,就像韓信投奔劉邦一樣正確。

成語造句

他平時說話總是口無遮攔,結果這次在公共場合又犯了老毛病,對別人出言不遜,引發了一場不必要的衝突。

成語故事

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羣雄並起。袁紹是當時頗具實力的一方諸侯。 有一次,袁紹帶領大軍與曹操的軍隊對峙。袁紹的謀士郭圖向他推薦了一個名叫張郃的將領,說張郃勇猛無比,可堪大用。袁紹便派遣張郃爲先鋒,率領一軍出征。 然而,在戰鬥中,張郃卻遭遇了曹操軍隊的頑強抵抗,戰事進展得並不順利。袁紹得知後,心中十分不悅,在營帳中大發雷霆。他當着衆人的面,對張郃破口大罵,言辭極爲難聽,完全不顧及張郃的顏面和感受。 張郃本是懷着一腔熱忱爲袁紹效力,卻不曾想遭到如此羞辱。他心中既委屈又氣憤,對袁紹的行爲深感失望。此時,他的一位好友前來勸慰他,對他說:“袁紹此人剛愎自用,如今又這般出言不遜,實在不是一個值得追隨的主公。”張郃聽後,陷入了沉思。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張郃最終決定帶領自己的部下投奔曹操。曹操得知張郃來投,大喜過望,親自出迎,並對張郃予以重任。 而袁紹這邊,因爲他的出言不遜,不僅失去了張郃這位得力戰將,更是使得軍心浮動,士氣大挫。在後來與曹操的多次交鋒中,袁紹逐漸處於下風,最終在官渡之戰中慘敗,勢力也大不如前。 歷史上,因出言不遜而導致嚴重後果的例子並不少見。《三國志》中就曾記載了許多類似的事件,言語不當往往會引發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衝突,甚至會影響到整個局勢的發展。這個故事也提醒着我們,在與人交往中,尤其是在對待他人時,應保持尊重和禮貌,切不可隨意出言不遜,以免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

出言不遜-成語圖片

出言不遜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