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廬
成語拼音
- chū chū máo lú
初出茅廬成語解釋
- 茅廬:草房。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典故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成語典故
- 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並拜爲軍師。而關羽、張飛對他不以爲然。沒過多久,曹操派大將夏侯惇領十萬大軍攻打新野,劉備找諸葛亮商議,諸葛亮說:怕衆將不聽我令,願借主公印劍一用。劉備忙將印劍交給諸葛亮。諸葛亮開始集衆點將。命關羽帶一千人馬埋伏在豫山,放過敵人先頭部隊,看到起火,迅速出擊。張飛帶一千人馬埋伏在山谷裏,待起火後,殺向博望城。關平、劉封帶五百人馬,在博望坡後面分兩路等候,敵軍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趙雲從樊城調來當先鋒,只許敗不許勝。劉備帶一千人馬作後援。關羽忍不住問:我們都去打仗,先生幹什麼?諸葛亮說:我在城中坐等。張飛大笑說:我們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遙!諸葛亮說:印劍在此,違令者斬!關羽、張飛無話,冷笑着走了。在戰鬥中,各將按諸葛亮吩咐行事,直殺得曹兵丟盔棄甲。諸葛亮初次用兵,神機妙算,大獲全勝。關羽、張飛等佩服的五體投地。
成語造句
- 他雖然經驗尚淺,猶如初出茅廬,但憑藉着滿腔的熱情和努力,依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成語故事
- 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羣雄並起。有一位年輕人,名叫諸葛亮,他自幼聰慧,勤奮好學,對天下局勢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獨特的見解。
諸葛亮早年隱居隆中,晴耕雨讀,刻苦鑽研兵法和治國之道。雖然他此時聲名未顯,但他的才華卻引起了一些有識之士的關注。
當時,劉備在經歷了諸多波折後,勢力尚弱,急需一位有智謀的軍師來輔佐他成就大業。經人推薦,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請得諸葛亮出山相助。
諸葛亮初到劉備陣營,很多人對他並不看好,認爲他不過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後生,未必有多大能耐。然而,諸葛亮很快就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劉備面臨巨大的壓力。在這關鍵時刻,諸葛亮冷靜分析局勢,提出了聯合東吳共同抗曹的策略。他親自前往東吳,憑藉着自己的口才和智慧,成功說服了東吳的孫權和周瑜,促成了孫劉聯盟。
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更是妙計頻出。他觀天象算出會有東風,建議周瑜火攻曹操的戰船。最終,孫劉聯軍在赤壁大敗曹操,取得了一場輝煌的勝利,這也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此後,諸葛亮又輔佐劉備奪取荊州、益州等地,逐步擴大了勢力範圍。他的智謀和才華在一系列的戰役和政治決策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讓那些曾經輕視他的人刮目相看。
諸葛亮雖然初出茅廬,但他憑藉着自己的卓越才能和不懈努力,迅速成爲了劉備集團的核心人物,爲蜀漢的建立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故事也成爲了後世的佳話,激勵着無數年輕人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在歷史的長河中,諸葛亮的名字永遠閃耀着光芒,他的智慧和功績被人們傳頌不衰。
初出茅廬-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