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善而從
成語拼音
- zé shàn ér cóng
擇善而從成語解釋
- 從:追隨,引伸爲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典故出處
- 《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執政大臣魏獻子把祈氏的領地分爲7縣,把羊舌氏的領地分爲3縣,委派與提拔一些地方長官。他想啓用魏戊,擔心人家說他偏私,問大夫成傳,成傳認爲只要有才德,就不論親疏,關鍵看能不能擇善而從,能不能賞罰分明。
成語造句
- 他在面對衆多建議時,能夠冷靜思考,仔細分析,最終做到擇善而從,從而讓自己的決策更加明智。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叫晉國。晉國有一位賢明的君主,他非常注重人才的選拔和任用。
當時,晉國的朝堂上有許多大臣,他們各自有着不同的才能和見解。其中有兩位大臣,一位名叫李悝,另一位名叫吳起。李悝善於治理國家,他提出了許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使得晉國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吳起則善於軍事指揮,他帶領晉國的軍隊多次取得了勝利。
然而,這兩位大臣之間卻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分歧。李悝認爲吳起的軍事策略過於激進,可能會給國家帶來不必要的風險;吳起則認爲李悝的政策過於保守,限制了國家的發展。兩人經常在朝堂上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
晉君看到這種情況後,感到非常苦惱。他知道這兩位大臣都是國家的棟樑之才,但是他們之間的矛盾卻可能會影響到國家的穩定和發展。於是,晉君決定親自找他們談話,希望能夠解決他們之間的矛盾。
晉君先找到了李悝,詢問他對吳起的看法。李悝坦率地說:“吳起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將軍,他的軍事才能確實無人能及。但是,他的性格過於急躁,有時候會做出一些衝動的決定。”晉君聽了李悝的話後,點了點頭,然後又找到了吳起,詢問他對李悝的看法。吳起也坦率地說:“李悝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大臣,他的治理才能確實非常出色。但是,他的想法有時候過於保守,可能會錯失一些發展的機會。”
晉君聽了兩人的話後,心中有了主意。他對兩人說:“你們都是國家的傑出人才,我非常重視你們的才能和見解。但是,你們之間的矛盾卻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我希望你們能夠互相學習,擇善而從,共同爲國家的發展和繁榮做出貢獻。”
李悝和吳起聽了晉君的話後,都感到非常慚愧。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爲是多麼的幼稚和自私,他們決定放下成見,互相學習。從此以後,李悝和吳起經常在一起交流和討論,他們互相借鑑對方的優點和長處,共同爲晉國的發展出謀劃策。
在李悝和吳起的共同努力下,晉國的經濟和軍事都得到了快速發展,國家變得越來越強大。晉君看到這種情況後,非常高興。他知道,這都是因爲他當初正確地處理了李悝和吳起之間的矛盾,讓他們擇善而從,發揮出了各自的最大才能。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擇善而從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品質。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他們有着不同的優點和缺點。我們應該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借鑑別人的長處,不斷地完善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進步,取得更大的成功。
擇善而從-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