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鄰而居

成語拼音

zé lín ér jū

擇鄰而居成語解釋

挑選鄰居好的地方居住。

典故出處

唐·白居易《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詩:“每因暫出猶思伴,豈得安居不擇鄰。”

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孟子小時非常聰明,經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擔心他荒廢學業就把家搬到城裏,剛好旁邊是一個屠宰場,孟子很快就學會了殺豬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個學校附近,從此孟子就開始學習孔子的思想而成爲一代思想家。

成語造句

他爲了孩子能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十分慎重地選擇了一處適合的地方,可謂是擇鄰而居。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孟母的婦人。她十分重視對孩子的教育,一心想讓自己的兒子能成長爲一個有道德、有學問的人。 起初,孟母帶着兒子住在一處離集市很近的地方。那裏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每天都充斥着各種嘈雜的聲音和討價還價的喧鬧。年幼的孟子開始模仿起集市裏商人的行爲舉止,和小夥伴們玩起了做買賣的遊戲。孟母看到這一幕,心中憂慮起來,她意識到這樣的環境並不利於兒子的成長和學習。 於是,孟母毅然決定搬家,帶着孟子來到了一處郊外。這裏環境清幽,十分安靜。然而,沒過多久,孟母發現新家的附近有一處墳場。孟子又開始對喪葬之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常常和小夥伴們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母再次陷入了沉思,她明白這裏也不是理想的居住之地。 經過深思熟慮,孟母又一次踏上了搬家的路途。這一次,他們搬到了一所學堂的附近。每天,孟子都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看到學子們勤奮學習的身影。漸漸地,孟子被這種濃厚的學習氛圍所感染,開始對知識產生了強烈的渴望。他不再像以前那樣調皮玩耍,而是主動地向母親要求學習讀書。孟母看到兒子的變化,心中無比欣慰,她知道自己終於找到了一個適合兒子成長的地方。 孟母擇鄰而居的故事,成爲了千古美談。正如《三字經》中所記載:“昔孟母,擇鄰處。”她的行爲體現了一位母親對孩子深深的關愛和對教育的高度重視。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父母都以孟母爲榜樣,努力爲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這件事也告訴我們,環境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良好的環境可以激發人的潛能,引導人走向正確的道路;而一個不良的環境則可能讓人誤入歧途,消磨人的意志。所以,我們應該像孟母一樣,慎重地選擇自己的生活環境,努力讓自己置身於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氛圍之中。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自身的行爲也會對周圍的人產生影響,我們要努力成爲那個能夠給他人帶來正面影響的人,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環境。

擇鄰而居-成語圖片

擇鄰而居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