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不容誅

成語拼音

zuì bù róng zhū

罪不容誅成語解釋

誅:把罪人殺死。罪惡極大,殺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惡。

典故出處

《漢書·遊俠傳序》:“況於郭解之倫,以匹夫之細,竊殺生之權,其罪已不容誅矣。”

成語典故

西漢時期,河內人郭解成爲無惡不作的地方一霸,他非常狡猾,敢於請人出面抗拒皇上的命令。漢武帝對此十分不滿,下令把他逮捕歸案,辦案的官員紛紛維護他。御史大夫公孫弘認爲他罪不容誅,理應處死,終於漢武帝把他滿門操斬。

成語造句

他所犯下的罪行極其惡劣,簡直是罪不容誅,必須受到最嚴厲的懲處。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王朝,有一位官員名叫張華。張華自幼聰慧,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踏入仕途。 起初,張華心懷壯志,一心想要爲百姓謀福祉。他公正廉明,處理事務井井有條,深受百姓愛戴。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張華在官場中漸漸迷失了自我。 當時的朝廷中存在着複雜的權力鬥爭和利益糾葛。張華在這種環境下,爲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權勢,開始與一些奸臣勾結。他利用自己的職權,爲他們謀取私利,甚至不惜枉法。 張華在處理一些案件時,不再秉持公正,而是偏袒那些賄賂他的人。許多無辜之人因此遭受冤屈,而真正的罪犯卻逍遙法外。他的所作所爲引起了百姓的極大不滿,但他卻全然不顧。 更嚴重的是,當國家面臨外敵入侵時,張華竟然爲了一己私利,暗中與敵人勾結,泄露國家機密。這一舉動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邊境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終於,張華的種種惡行被朝廷察覺。朝廷派遣官員對他進行調查,證據確鑿之下,張華的罪行大白於天下。滿朝文武皆認爲張華罪大惡極,其罪行簡直是罪不容誅。 根據律法,張華被判處極刑。百姓們得知這個消息後,無不拍手稱快。張華在臨刑前,追悔莫及,但爲時已晚。他的一生,從一個備受尊敬的官員墮落成一個罪不容誅的奸臣,最終落得個悲慘的下場。 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在面對權力和利益的誘惑時,要堅守自己的本心和道德底線,切不可爲了一時之利而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否則,終將遭到應有的懲罰,就如同張華一般,成爲歷史的罪人。

罪不容誅-成語圖片

罪不容誅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