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投無路

成語拼音

zǒu tóu wú lù

走投無路成語解釋

投:投奔。無路可走,已到絕境。比喻處境極困難,找不到出路。

典故出處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無路,知他這沙門島是何處鄷都?”

成語典故

《瀟湘雨》,中國元雜劇作品,是現存元雜劇中僅有的一部以男人負心爲題材的劇作。寫書生崔通中狀元后,背棄前妻張翠鸞,又娶試官的女兒。在張翠鸞尋夫至崔通任所時,崔竟誣陷她是私逃的奴婢,將她判罪,發配沙門島,陰謀途中加害。行至臨江驛,翠鸞深夜悲哭,被失散多年任肅政廉訪使的父親張天覺發現,才得以申雪。作品對崔通的趨炎附勢、狠毒陰險的性格,有充分的揭露。語言流暢,關目動人。京劇《臨江驛》據此改編,仍在演出。“淋的我走投無路;知他這沙門島是何處酆都。”。

成語造句

他在生意場上連連失利,如今已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這樣一個人,他叫李義。 李義生活在一個動盪的年代,國家戰亂頻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李義本有着一顆壯志雄心,想要在這亂世中闖出一番名堂,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然而,命運卻似乎總是在與他開玩笑。 起初,他投身軍旅,憑藉着自己的勇敢和機智,很快在軍中嶄露頭角。但無奈他所在的軍隊將領卻是個昏庸無能之輩,在一次關鍵戰役中指揮失誤,導致全軍潰敗,李義也不得不開始逃亡。 離開軍隊後,李義決定去經商。他傾盡所有積蓄,購進了一批貨物,準備運往遠方販賣。可在路上,卻遭遇了劫匪,貨物被洗劫一空,他再次陷入絕境。 走投無路的李義來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身無分文,舉目無親。爲了生存,他不得不去做最底層的工作,每天辛苦勞作,卻只能勉強維持生計。 就在他感到無比絕望的時候,轉機出現了。這座城市的一位富商看中了李義的堅韌和才能,決定給他一個機會。李義緊緊抓住了這個機會,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逐漸在商界站穩了腳跟。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義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從曾經的走投無路,到如今的功成名就,李義經歷了無數的艱難困苦和挫折。 回顧李義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到,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只要不放棄希望,堅持不懈地努力,就有可能迎來轉機。就如同歷史上許多在困境中崛起的人物一樣,他們在走投無路之際,憑藉着頑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最終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道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或許也會遇到類似走投無路的時刻,但我們要相信,只要我們保持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走出困境,迎來光明的未來。

走投無路-成語圖片

走投無路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