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食其果

成語拼音

zì shí qí guǒ

自食其果成語解釋

指自己做了壞事,自己受到損害或懲罰。

典故出處

茅盾《〈呼蘭河傳〉序》:“除了因爲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

成語典故

宋朝時期,有位大官名叫丘浚的人去拜訪一位和尚,但和尚看見丘浚的打扮不像是做官的人,於是對他不理不睬,態度非常不禮貌。這個時候,來了位高級軍官的兒子,那位和尚看他穿著打扮非常氣派,便立刻滿臉笑容、必恭必敬地走上前招待。丘浚看到這一切很生氣,等到那個軍官的兒子離開後,憤怒地問和尚說:“你爲甚麼對我這樣不客氣,而對他又那麼好呢?”  和尚口才很好,說:“你誤解了!我表面上對他客氣,但內心未必對他客氣;而內心對他客氣的,就沒必要表面客氣。”  這時丘浚手中剛好有支柺杖,一怒之下,向和尚的頭上打去,說道:“按照你的邏輯,打你就是愛你,不打你就是恨你,那麼我只好打你了。”。

成語造句

他總是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從不考慮後果,最終自食其果,落得個衆叛親離的下場。

成語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叫靖國。靖國的國王貪婪而自私,他總是想盡辦法搜刮百姓的財富,以滿足自己的私慾。 國王手下有一位大臣叫李義,他爲人正直善良,常常對國王的行爲感到不滿。他多次向國王進諫,希望國王能夠關心百姓的疾苦,實行仁政,但國王根本聽不進去,反而對李義心生厭惡。 隨着時間的推移,國王的行爲越發肆無忌憚,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怨聲載道。李義看到國家日益衰敗,心急如焚。他決定再次冒險向國王進言,他誠懇地對國王說:“陛下,您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百姓是國家的根本,如果您繼續搜刮他們,我們的國家將會陷入危機。”國王聽了勃然大怒,斥責李義道:“你竟敢質疑我的統治,我纔是這個國家的主人,我想怎樣就怎樣。”說完,便將李義革職,趕出了王宮。 失去官職的李義並沒有放棄,他開始在民間奔走,呼籲百姓們團結起來,反抗國王的暴政。百姓們被李義的真誠和勇氣所打動,紛紛響應他的號召。他們開始祕密地組織起來,準備推翻國王的統治。 國王得知了這個消息後,十分驚慌,他立刻派出軍隊去鎮壓百姓的反抗。然而,百姓們已經忍無可忍,他們奮起反抗,與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在這場鬥爭中,國王漸漸發現自己失去了民心,他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但他仍然執迷不悟,妄圖用武力來維持自己的地位。最終,百姓們在李義的帶領下,成功地推翻了國王的統治。 而那位曾經不可一世的國王,此時卻落得個孤家寡人的下場,他不得不四處逃竄,過着狼狽不堪的生活。他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爲時已晚,他不得不自食其果,爲自己的貪婪和自私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只顧及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及他人的感受,最終必然會自食其果。就如同靖國的國王一樣,他的貪婪和自私導致了國家的衰敗和自己的覆滅。我們應該時刻牢記,要以善良和正義的心去對待他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也才能避免重蹈自食其果的覆轍。同時,我們也應該明白,民心向背是決定一個國家命運的關鍵因素,只有關注民生,實行仁政,才能讓國家長治久安。

自食其果-成語圖片

自食其果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