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勝敗

成語拼音

bù fēn shèng bài

不分勝敗成語解釋

指雙方勢均力敵,分不出高低

典故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9回:“兩個在戰場上鬥到五十餘合,不分勝敗。”

成語典故

三國時期,張飛聽說馬超要來攻打葭萌關,就立即率兵迎戰,沒想到迎戰的只是馬岱而矣。張飛不悅,將馬岱打回敵營。馬超出營迎戰,劉備也前來觀戰,雙方大戰幾百回合也沒有分出勝敗來。夜間又大戰20多回合還是不分勝負。

成語造句

雙方激戰許久,最終不分勝敗,只能暫時休戰,擇日再戰。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動盪時期,天下紛爭不斷,各個諸侯國爲了爭奪霸權,戰火連連。 有兩個實力相當的諸侯國,分別由兩位英勇的將領率領着他們的軍隊在戰場上相遇了。一方的將領叫李明,他足智多謀,善於排兵佈陣;另一方的將領叫張華,他勇猛無比,有着萬夫不當之勇。 兩軍對壘,氣勢磅礴。李明深知張華的勇猛,不敢貿然進攻,而是精心佈置防線,等待時機。張華則憑藉着自己的勇氣,一開始就發動了猛烈的攻擊。雙方的士兵在戰場上展開了激烈的廝殺,喊殺聲震天動地。 李明指揮着士兵沉着應戰,利用地形優勢一次次化解了張華的進攻。而張華也不甘示弱,不斷調整戰術,繼續衝擊着李明的防線。戰鬥持續了很久,雙方都傷亡慘重,但依然難分高下。 隨着時間的推移,戰場上的形勢變得越發膠着。李明的軍隊漸漸有些疲憊,而張華的軍隊也消耗了大量的體力。然而,他們誰也沒有退縮,依舊在拼命廝殺。 在關鍵時刻,李明心生一計,他佯裝敗退,引張華追擊。張華不知是計,率軍猛追。就在張華的軍隊陷入李明預設的陷阱時,李明迅速調轉軍隊,對張華進行了反包圍。張華這才意識到中了計,但他毫不畏懼,繼續奮勇作戰。 這場戰鬥從白天一直持續到夜晚,火光沖天,雙方都竭盡全力。最終,在經過漫長而激烈的鏖戰後,雙方都已精疲力竭,無法再繼續戰鬥下去,只能各自收兵。這場戰鬥,可謂是不分勝敗。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不分勝敗的戰役並不少見。它們見證了那個時代的殘酷與壯烈,也讓後人明白,戰爭的勝負往往充滿了不確定性,即使是實力相當的雙方,也可能在激烈的交鋒後未能決出明確的結果。而這些故事也提醒着人們,和平的珍貴與難得,以及在面對衝突時,尋求和解與合作的重要性。

不分勝敗-成語圖片

不分勝敗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