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扈飛揚
成語拼音
- bá hù fēi yáng
跋扈飛揚成語解釋
- 指驕橫放肆。
典故出處
- 宋·王安石《辭拜相表》百姓以安平無事之時,而未免流離餓莩;四夷以衰弱僅存之勢,而猶能跋扈飛揚。”
成語典故
- 縱容軍人,使他們跋扈飛揚、橫暴無恥的,不正是日本資本家嗎?郭沫若《歸去來·到浦東去來》
成語造句
- 他一旦得勢,那行事作風便毫無收斂,彷彿要將世間一切規則都踩在腳下,跋扈飛揚,讓人敢怒不敢言。
成語故事
- 在東漢末年,局勢動盪,羣雄並起。有一個名叫董卓的軍閥,他生性殘暴,手握重兵,在朝中權勢滔天。
董卓自擁兵入朝後,便肆意妄爲,根本不把皇帝和其他大臣放在眼裏。他縱容手下士兵在京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朝中的大臣們對董卓的行爲敢怒不敢言,生怕惹來殺身之禍。
有一次,董卓在朝堂之上公然辱罵一位大臣,那位大臣稍有反駁,董卓便命人將其拖出去斬首。自此以後,朝中再無人敢公然反對董卓。他的行爲越發跋扈,完全不顧及朝廷的綱紀和禮儀。
董卓還擅自廢立皇帝,另立年幼的皇子爲帝,以便他更好地掌控朝政。他在京城中大興土木,建造豪華的宮殿,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百姓們怨聲載道,卻又無可奈何。
當時,有一些有識之士暗中謀劃,想要除掉董卓,恢復朝廷的正常秩序。然而,董卓的勢力太過強大,他們的計劃多次失敗。
隨着時間的推移,董卓的跋扈行徑越發不可收拾。他的飛揚跋扈不僅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不滿,也讓各地的諸侯紛紛起兵,聲討董卓。最終,在衆多勢力的聯合攻擊下,董卓的勢力被逐漸削弱。
然而,董卓在臨死前仍不知悔改,依舊囂張跋扈。但他的末日終究還是到來了,他被自己的親信所殺,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董卓的故事成爲了後世的一個教訓,讓人們明白了跋扈飛揚、肆意妄爲的人最終都不會有好下場。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它提醒着人們要保持謙遜和敬畏之心,遵循道德和法律的規範,否則必將自食惡果。
跋扈飛揚-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