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前踕後
成語拼音
- bá qián jié hòu
跋前踕後成語解釋
- 同跋胡痜尾”。比喻進退兩難。
典故出處
-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羅鄴》而跋前踕後,絕域無聊,獨奈其命薄何?”一本作跋前痜後”。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在做決策的時候,總是顧慮重重,猶如身處迷霧之中,跋前踕後,最終也沒能做出果斷的選擇。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家裏,有一位年輕的將軍名叫李明。
李明自幼習武,有着過人的勇氣和智慧。當時,國家正面臨着一場嚴峻的戰爭,敵軍來勢洶洶,邊境連連告急。國王決定派遣李明率領大軍出征,抵禦外敵。
李明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任務,帶領着士兵們奔赴戰場。然而,戰爭的局勢遠比他們想象的要複雜和艱難。敵軍採用了各種巧妙的戰術,讓李明的軍隊陷入了困境。他們時而正面強攻,時而迂迴包抄,李明和他的士兵們在戰場上左支右絀,彷彿陷入了一團亂麻之中。
在一次戰鬥中,李明的軍隊遭遇了敵軍的伏擊,損失慘重。李明心中焦急萬分,但他努力保持冷靜,試圖尋找突破困境的方法。然而,此時的他卻發現自己似乎陷入了一種跋前踕後的境地。向前衝鋒,會遭遇敵軍的頑強抵抗,可能導致更多的傷亡;向後撤退,又擔心士氣受挫,而且也無法擺脫敵軍的追擊。
李明陷入了深深的苦惱和糾結之中。他想起了以往先輩們的英勇事蹟,那些在困境中不屈不撓、奮勇殺敵的英雄們。他知道,自己不能退縮,必須要做出抉擇。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李明決定採取一種冒險的策略。他帶領着一部分精銳士兵,佯裝撤退,吸引敵軍追擊,而其他士兵則在暗中設下埋伏。當敵軍中計追擊時,李明帶領的精銳士兵迅速轉身回擊,與埋伏的士兵們一起對敵軍形成了前後夾擊之勢。
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李明和他的士兵們奮勇拼搏,最終成功地擊敗了敵軍,扭轉了戰局。經此一戰,李明的軍隊士氣大振,他們繼續乘勝追擊,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李明的故事成爲了國家中的一段佳話,他的勇敢和智慧被人們傳頌。而“跋前踕後”這個成語也常被用來形容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抉擇時的那種猶豫不決、進退兩難的困境,提醒着人們要在困境中保持冷靜,勇敢地做出抉擇,才能找到突破困境的方法,走向成功。
跋前踕後-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