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前痜後

成語拼音

bá qián zhì hòu

跋前痜後成語解釋

同跋胡痜尾”。比喻進退兩難。

典故出處

宋·陳亮《謝羅尚書啓》直情徑行,視譭譽如風而不恤;跋前痜後,方進退惟谷以堪驚。”

成語典故

其稍畏名義者,則包羞閔默而有跋前痜後之憂。《續資治通鑑·宋理宗嘉熙元年》

成語造句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決心和勇氣,不能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否則就容易跋前痜後,一事無成。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國家正面臨着一場嚴重的危機。這個國家的國王剛剛即位不久,年輕且缺乏經驗。 當時,國家周邊的局勢十分複雜,幾個鄰國都對其虎視眈眈,時常挑起事端。這位國王在處理政務和外交事務時,常常感到左右爲難,猶豫不決。 有一次,鄰國派使者前來,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要求,若是答應,國家將面臨巨大的損失,但若是直接拒絕,又擔心會引發戰爭。國王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大臣們也是各執一詞,有的主張強硬回絕,有的則認爲應該妥協求和。國王在這兩種意見之間徘徊不定,不知該如何抉擇。 在這種情況下,國王陷入了深深的苦惱之中,他覺得自己就像陷入了困境的野獸,前進也不是,後退也不行。他一會兒想要採取果斷行動,一會兒又擔心後果不堪設想。這種跋前痜後的狀態持續了很長時間,而鄰國見國王遲遲沒有明確的迴應,便開始採取更加激進的行動,不斷侵犯邊境。 國家的局勢變得越來越危急,百姓們也開始人心惶惶。一些有識之士紛紛進言,懇請國王儘快做出決定。其中一位老臣對國王說:“陛下,您不能再這樣跋前痜後了。如今局勢危急,我們必須當機立斷,採取行動。猶豫不決只會讓我們失去更多的機會,讓國家陷入更深的危機之中。” 國王聽了老臣的話,心中有所觸動。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了。於是,他靜下心來,認真分析局勢,權衡利弊,最終做出了一個艱難但卻正確的決定。他決定帶領軍隊奮起抵抗鄰國的侵犯,同時積極開展外交活動,爭取其他國家的支持和幫助。 在國王的果斷決策和臣民們的共同努力下,國家逐漸擺脫了危機,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而經過這次事件,國王也成長了許多,他明白了在面對困難和抉擇時,不能再跋前痜後,而要勇敢地做出決定,堅定地走下去。從此,這個國家在國王的帶領下,日益繁榮昌盛。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許多需要做出抉擇的時刻,不能總是猶豫不決,否則可能會錯失良機,甚至導致更嚴重的後果。我們要學會果斷地做出決定,勇敢地面對未知的挑戰。

跋前痜後-成語圖片

跋前痜後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