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向邇

成語拼音

bù kě xiàng ěr

不可向邇成語解釋

邇:近。不可接近。

典故出處

《尚書·盤庚上》:“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

成語典故

商朝時期,盤庚上臺後遷都到殷,王公大臣強烈反對,並在私下議論,盤庚十分生氣,就召集他們當面訓斥,說他們互相勾結,用沒有根據的胡言亂語來嚇唬和煽動民衆:“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

成語造句

這裏散發着一股難聞的氣味,讓人不可向邇。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名爲鄭國。鄭國的國君鄭莊公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當時,鄭國的鄰國中有一個勢力較強的國家叫宋國。宋國時常對鄭國進行侵擾,兩國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張。 有一次,宋國又一次挑起事端,鄭莊公忍無可忍,決定親自率領大軍出征宋國。鄭國的大臣們紛紛進言,認爲此時攻打宋國並非最佳時機,因爲宋國的實力不容小覷,且戰爭會給鄭國帶來巨大的損失。 然而,鄭莊公心意已決,他堅信鄭國的軍隊有能力戰勝宋國。在出徵前,他向將士們慷慨激昂地演說,鼓舞士氣。 鄭國的軍隊一路挺進,勢如破竹,很快就逼近了宋國的都城。宋國國君得知鄭國大軍來襲,驚慌失措,急忙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 宋國的大臣們有的主張求和,有的主張拼死抵抗。最終,宋國決定派出精銳部隊迎戰鄭國軍隊。 在戰場上,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廝殺。鄭國軍隊憑藉着高昂的士氣和出色的戰術,逐漸佔據了上風。宋國軍隊節節敗退,傷亡慘重。 隨着戰爭的進行,宋國的局勢變得越來越危急。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對戰爭充滿了恐懼和厭惡。 此時的宋國,就如同一個不可靠近的危險之地,人們對戰爭的恐懼和對未來的迷茫達到了極點。戰爭帶來的破壞和災難讓人們深刻體會到了和平的珍貴。 鄭莊公看到宋國的慘狀,心中也有所觸動。他開始反思這場戰爭的意義和後果。最終,鄭莊公決定停止進攻,與宋國進行和談。 經過雙方的協商,鄭國和宋國達成了和平協議,結束了這場殘酷的戰爭。兩國的百姓也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和平與安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戰爭往往會帶來不可預料的後果,會讓一個國家陷入不可向邇的困境。我們應該珍惜和平,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和矛盾,避免戰爭帶來的巨大傷痛和損失。正如《孫子兵法》中所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只有追求和平,才能讓國家和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不可向邇-成語圖片

不可向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