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鐘暮鼓
成語拼音
- chén zhōng mù gǔ
晨鐘暮鼓成語解釋
- 暮:傍晚。佛教規矩,寺裏晚上打鼓,晚上敲鐘。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典故出處
- 唐·李鹹用《山中》詩:“朝鐘暮鼓不到耳,明月孤雲長掛情。”
成語典故
- 洛陽附近龍門石窟始建於北魏孝文帝,在長約一公里山崖上,共雕刻佛像近十萬尊,藝術水平最高的是奉先寺,寺內供奉的是盧舍那佛,高17米。杜甫作《游龍門奉先寺》描寫僧侶的晨鐘暮鼓生活:“天闕象緯逼,雲臥衣裳冷。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成語造句
- 寺廟裏的生活規律而寧靜,每天都伴隨着晨鐘暮鼓,讓人的內心也變得格外平和。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古老的寺廟坐落在山間。這座寺廟歷史悠久,寺中的僧侶們每日都過着規律而寧靜的生活。
寺廟裏有一口大鐘和一面大鼓,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寺廟的屋頂上時,負責撞鐘的和尚便會準時來到鍾前,用盡全身力氣撞響那口大鐘。鐘聲悠揚而洪亮,迴盪在山谷之間,彷彿在喚醒沉睡的世界,也在提醒人們新的一天已經開始,要珍惜時光,勤勉努力。而每到傍晚,當夕陽的餘暉漸漸消失,擊鼓的和尚就會奮力地敲響那面大鼓。鼓聲深沉而有力,彷彿在告訴人們一天即將結束,要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爲,總結經驗教訓。
周圍的百姓們都十分喜歡這晨鐘暮鼓的聲音,他們把這聲音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指引。年輕的學子們在聽到晨鐘後,會立刻起牀讀書,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功名,實現自己的抱負;農夫們在聽到鐘聲後,也會起身去田間勞作,期待着有一個好的收成;而那些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在聽到暮鼓後,會停下手中的事情,安靜地思考自己這一天的得失。
有一位年輕的書生,他一心想要考取功名,但是卻總是因爲貪玩而荒廢學業。有一天,他在山中游玩時,聽到了寺廟傳來的晨鐘。那鐘聲彷彿敲在了他的心上,讓他猛然驚醒。他想起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負,於是決定從此刻開始努力讀書。他每天都會在晨鐘的激勵下早早起牀,刻苦學習。每當他想要偷懶或者放棄的時候,他就會想起那晨鐘的聲音,彷彿在告訴他不能半途而廢。
就這樣,經過長時間的努力,這位書生終於在科舉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深知,如果沒有那晨鐘暮鼓的提醒和激勵,他可能永遠都無法達成自己的目標。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座寺廟的晨鐘暮鼓聲名遠播,甚至傳到了很遠的地方。許多人不遠千里來到這裏,就是爲了聆聽這具有特殊意義的聲音。這晨鐘暮鼓不僅成爲了寺廟的標誌,也成爲了人們心中的一種精神寄託。
晨鐘暮鼓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它提醒着我們,時光寶貴,不容浪費。我們應該像古人一樣,在清晨的鐘聲中開啓新的一天,充滿活力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標;在傍晚的鼓聲中回顧過去,不斷總結經驗,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它也讓我們明白,即使在喧囂的世界中,我們也需要有這樣一種寧靜而有力的聲音,來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至於迷失。正如古人所說:“朝鐘暮鼓不到耳,明月孤雲長掛情。”讓我們珍惜這晨鐘暮鼓所帶來的啓示,努力書寫屬於我們自己的精彩人生。
晨鐘暮鼓-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