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臼之交
成語拼音
- chǔ jiù zhī jiāo
杵臼之交成語解釋
- 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比喻交朋友不計較貧富和身分。
典故出處
- 《後漢書·吳祐傳》:“時公沙穆東遊太學,無糧,乃變服客傭,爲祐憑舂。祐與語,大驚,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
成語典故
- 東漢時山東膠東書生公沙穆隱居在東萊山求學,爲籌集求學經費,穿上粗布衣服到陳留郡長官吳大人家做舂米僱工,吳大人見其談吐非凡,就與他結交爲好友,並資助他繼續求學。後來公沙穆學成成爲一個有作爲的正義官員。
成語造句
- 他們二人雖然身份背景不同,但卻有着杵臼之交般深厚的情誼。
成語故事
- 在東漢時期,有一個名叫公沙穆的窮苦書生。公沙穆自幼聰慧好學,但因家境貧寒,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來追求知識。
他常常白天勞作以維持生計,到了夜晚便刻苦讀書。公沙穆的勤奮和才華漸漸引起了周圍人的注意。
有一次,公沙穆聽說附近有一位富戶,家中有大量的藏書。他渴望能夠閱讀那些珍貴的書籍,於是鼓起勇氣前往富戶家中,請求借閱。富戶見他雖然衣着破舊,但眼神中透露出對知識的強烈渴望,便答應了他的請求。
在富戶家中,公沙穆如飢似渴地閱讀着各種書籍,不斷汲取着知識的養分。在這期間,他結識了富戶家中的一個年輕僕人,名叫吳佑。吳佑雖然身份低微,但同樣有着對知識的熱愛和對人生的追求。
公沙穆和吳佑很快成爲了好朋友,他們時常一起探討學問,互相鼓勵。儘管他們身份懸殊,但彼此之間的情誼卻無比深厚。
由於公沙穆經常來富戶家看書,他和吳佑相處的時間也越來越多。有時候,他們會一起在院子裏的杵臼旁勞作,一邊幹活一邊交流着各自的見解和想法。儘管生活艱苦,但他們的友誼卻在這樣的環境中愈發堅定。
隨着時間的推移,公沙穆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華,終於在學業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他的名聲漸漸傳開,吸引了許多人的關注和讚賞。
而吳佑也在公沙穆的影響下,不斷提升自己。他們的友誼如同杵臼一般堅實,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挑戰,都始終相互扶持,不離不棄。
後來,公沙穆步入仕途,成爲了一名傑出的官員。吳佑也憑藉自己的努力過上了更好的生活。他們的杵臼之交成爲了一段佳話,被人們傳頌至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友誼是不受身份、地位和財富等外在因素影響的。就如同公沙穆和吳佑,在艱苦的環境中,因爲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而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他們的故事也讓我們明白,只要有真誠的心和堅定的信念,無論在何種境遇下,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走過人生的旅程。杵臼之交,見證了一段真摯而純粹的友誼,爲後人樹立了典範。正如《後漢書·吳佑傳》中所記載的那樣,公沙穆與吳佑的這段情誼,成爲了千古流傳的美談。
杵臼之交-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