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成語拼音

chǔ suī sān hù,wáng qín bì chǔ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成語解釋

三戶:幾戶人家;亡:滅;秦:秦國。雖只幾戶人家,也能滅掉秦國。比喻雖小,決心大也能成功

典故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成語典故

秦朝末期,陳勝吳廣起義,各路義軍紛紛配合,項梁率軍攻秦。范增去拜見項梁說:“秦滅六國,楚國最冤,楚南公說過楚國即使只剩下三戶人家都會報仇雪恨消滅秦國的。”於是項梁立楚懷王的孫子米心爲楚懷王,得到楚人的擁護而迅速壯大實力。

成語造句

當年秦朝強盛無比,可誰能想到最終卻被楚人所滅,正應了那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成語故事

在那風雲變幻的戰國末年,秦國崛起並逐漸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然而,在被秦所滅的楚國故地,始終瀰漫着一股不屈的氣息。 楚國,曾是一個強大的諸侯國,擁有廣袤的土地和衆多的子民。當秦國的鐵蹄踏碎楚國的繁華時,楚國人心中充滿了悲憤與不甘。在楚國的百姓中,流傳着一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其中有一位名叫項羽的年輕人,他出身貴族,自幼胸懷大志。項羽目睹了秦國的殘暴統治,對其恨之入骨。他憑藉着自己的勇氣和力量,拉起了一支反抗的隊伍。 與此同時,在沛縣也有一位人物嶄露頭角,他便是劉邦。劉邦原本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但他有着非凡的智慧和籠絡人心的能力。 隨着時間的推移,反秦的烽火在各地燃燒起來。項羽帶領着他的楚軍,在戰場上屢戰屢勝,以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決心大敗秦軍,名震天下。劉邦也不甘示弱,他採取靈活的策略,逐步壯大自己的勢力。 在衆多反秦義士的共同努力下,秦國的統治終於土崩瓦解。然而,天下並未就此安定。項羽和劉邦爲了爭奪天下,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角逐。 最終,劉邦在楚漢之爭中逐漸佔據上風。他善用人才,採納良策,勢力日益強大。而項羽雖然勇猛無比,但在戰略和用人方面卻略顯不足。 經過多年的爭鬥,劉邦終於戰勝了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楚國雖已不復存在,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卻成爲了歷史的見證。它展現了楚國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對秦國暴政的強烈反抗,也預示了秦朝最終覆滅的命運。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句成語成爲了激勵後人的名言。它提醒着人們,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就有可能實現看似不可能的目標。它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興衰與變遷,也讓我們對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成語圖片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