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弓楚得

成語拼音

chǔ gōng chǔdé

楚弓楚得成語解釋

楚國人丟失弓,拾到的仍是楚國人。比喻自己的東西雖然丟了,拾到它的人並不是外人。

典故出處

漢·劉向《說苑·至公》:“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世家·好生》:“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楚共王經常帶着隨從騎馬到山野裏去打獵,有一次他騎馬追逐幾頭野獸,眼看要追上了,但發現弓不知去向,隨從說要沿路回去找。楚共王說:“不必找了,楚國人丟的弓還是會讓楚國人拾到的,不會損失的。”。

成語造句

他丟了東西並不着急,因爲他相信或許會楚弓楚得。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名爲楚國。楚國有一位英勇的將軍,他十分珍愛自己的寶弓。 一日,這位將軍帶着寶弓外出狩獵。在追逐獵物的過程中,他不小心將寶弓遺失在了草叢之中。待他察覺時,已經尋之不及,心中懊惱不已。他的隨從們也都紛紛幫忙尋找,但始終未能找到那把珍貴的寶弓。 過了一段時間,一個鄰國的人在偶然間撿到了這把寶弓。他看到這把弓製作精美,工藝精湛,知道一定是個寶貝,便將其帶回了自己的國家。 這件事很快就傳到了楚國。楚國的大臣們紛紛向楚王進言,認爲應該想辦法將寶弓討要回來,畢竟那是楚國的寶物。然而,楚王卻表現出了豁達的胸懷。 楚王笑着說:“不必如此,這把弓雖然是我們楚國的,但如今它在鄰國,那也是在別人的手中發揮作用。這就好比一個人失去了東西,而另一個人得到了它,又何必非要去追回呢?即使它不在我們楚國,也仍然是在這天下之間,不必過於執着。” 大臣們聽了楚王的話,都對楚王的豁達和大度深感欽佩。從此,“楚弓楚得”這個成語便流傳開來,它既體現了楚王的寬廣胸襟,也表達了一種對於得失的淡然態度。 正如《老子》中所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得失之間往往難以預料,有時失去並不一定是壞事,得到也未必全然是好事。楚王以其睿智和豁達,很好地詮釋了這種得失觀。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故事提醒着人們,不必過於計較一時的得失,以更加從容和淡定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變化和挑戰。要知道,世間萬物皆在流轉變化,得與失也不過是其中的一種表現形式罷了。我們應像楚王一樣,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寧靜,以更加豁達的態度去看待這個世界。

楚弓楚得-成語圖片

楚弓楚得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