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

成語拼音

cǎo chuǎn jiè jiàn

草船借箭成語解釋

運用智謀,憑藉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典故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6回回目:“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

成語典故

三國時期,曹操率大軍想要征服東吳,孫權、劉備聯合抗曹。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字孔明)的才幹。因水中交戰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願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於是他一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準備齊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要請你幫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給我20只船,每隻船上30個軍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邊。不過,這事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  魯肅答應了,並按諸葛亮的要求把東西準備齊全。兩天過去了,不見一點動靜,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請魯肅一起到船上去,說是一起去取箭。魯肅很納悶。  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那天江上大霧迷漫,對面都看不見人。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一字兒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以爲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把子上。過了一會,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一面受箭。  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令船趕緊往回開。這時船的兩邊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隻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共超過了十萬支。魯肅把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嘆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成語造句

在戰爭中,他巧用妙計,像諸葛亮草船借箭般輕鬆獲取了大量的戰略物資。

成語故事

在東漢末年,天下紛爭不斷,各方勢力角逐天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勢力最爲強大。孫權據有江東,劉備則在諸葛亮等謀士的輔佐下,力圖發展壯大。 當時,劉備和孫權決定聯合對抗曹操。曹操率領大軍進攻東吳,孫權命大都督周瑜領軍抵禦。周瑜才華出衆,但心胸有些狹窄,他一直對諸葛亮的才智心存嫉妒。 在商議軍事策略時,周瑜故意給諸葛亮出難題,要求他在短時間內籌集十萬支箭。這在常人看來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諸葛亮卻從容不迫地答應了下來。 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於是他心生一計。他向魯肅借了二十條草船,並在船上佈滿了草人。在一個大霧瀰漫的夜晚,諸葛亮帶領這些草船悄悄駛向曹操的營地。曹操的士兵在大霧中看不清情況,只看到有許多船隻靠近,以爲是敵軍來襲,便紛紛向草船射箭。箭如雨下,紛紛射在了草人和草船上。 諸葛亮在船上悠閒地喝着酒,看着草船上的箭越來越多。等到曹操發覺情況不對時,草船上已經插滿了密密麻麻的箭。諸葛亮於是下令調轉船頭,滿載着十萬餘支箭順利返回。 這就是著名的草船借箭的故事。諸葛亮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膽識,巧妙地利用了曹操的多疑心理和大霧天氣,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大量的箭支,成功地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個故事也充分展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足智多謀,他在複雜的戰爭環境中能夠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成爲了中國歷史上智慧的象徵。草船借箭這個成語也因此流傳開來,用來形容運用智謀,憑藉他人的力量或條件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正如《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中記載:“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雖未明確提及草船借箭之事,但也能從側面反映出當時孫劉聯軍與曹操之間的智謀較量。草船借箭的成功,爲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成爲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一段佳話。

草船借箭-成語圖片

草船借箭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