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菅人命

成語拼音

cǎo jiān rénmìng

草菅人命成語解釋

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反動統治者隨意謔殺人民。

典故出處

《漢書·賈誼傳》:“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

成語典故

賈誼,洛陽人,是漢文帝時的一個著名文人。自小聰慧好學,極有才華。被文帝召爲博士,後又擔任過太中大夫的官職。但因爲被人嫉忌,後謫爲長沙王太傅(老師)。政治上的不得志,使他以屈原自喻,寫下了著名的《吊屈原賦》等文章。後來,漢文帝把他召回宮中,要他擔任梁王劉揖的太傅。梁王是漢文帝最寵愛的兒子,文帝指望他將來能繼承皇位,所以要他多讀些書,希望賈誼好好教導他。賈議就此發了一通議論,他說:“輔導皇子,教他讀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他怎樣做一個正直的人。假使像秦朝末年趙高教導秦二世胡亥那樣,傳授給胡亥的是嚴刑酷獄,所學的不是殺頭割鼻子,就是滿門抄斬。所以,胡亥一當上皇帝,就亂殺人,看待殺人,就好像看待割茅草一樣,不當一回事。這難道只是胡亥的本性生來就壞嗎?他所以這樣,是教導他的人沒有引導他走上正道,這纔是根本原因所在。” 後來,賈誼到梁國上任擔任太傅,悉心輔導梁王。可是梁懷王不慎騎馬摔死,賈誼自傷沒有盡到太博的責任,因此終日鬱鬱不樂,常常哭泣,一年多後,就死了,死時才33歲。  可是,賈誼這段精彩的論述就此留傳了下來。“草菅人命”作爲一句成語,也被人們用來形容反動統治階級殺人的兇殘狠毒。

成語造句

某些執法者爲了私利而濫用職權,做出了草菅人命的惡行,這種行爲嚴重違背了法律的公正和尊嚴。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朝代,有一位官員名叫胡塗。胡塗本是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的官職,他不學無術且心術不正。 有一次,胡塗負責處理一起案件。案件中,一位平民被指控犯了偷竊罪。然而,實際上這位平民是被冤枉的,真正的小偷另有其人。但胡塗爲了儘快結案,顯示自己的“能力”,根本不去仔細調查真相,就草草判定這位平民有罪。在審判過程中,平民極力爲自己申辯,周圍瞭解他的百姓也紛紛爲他求情,指出其中定有冤情。可胡塗完全不理會衆人的呼聲,他大聲呵斥道:“本官已經判定,無需多言!”就這樣,這位無辜的平民被打入大牢,不久後便含冤死去。 胡塗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越發肆意妄爲。在他的治理下,許多無辜之人被錯判,甚至有人僅僅因爲一些小過錯就遭受重罰。百姓們對他是敢怒不敢言。 時間一長,胡塗的所作所爲引起了一些正直官員的注意。他們開始收集胡塗濫用職權、草菅人命的證據,並將這些證據上報給了朝廷。朝廷得知後,大爲震驚,立即派遣欽差大臣前來調查。經過深入調查,胡塗的種種劣跡被一一揭露。最終,朝廷罷免了胡塗的官職,並將他打入大牢,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草菅人命這個成語,就是由此而來。它警示着人們,爲官者應當秉持公正、廉潔,切不可像胡塗這樣隨意踐踏他人的生命和權利。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胡塗這樣的官員並不少見,但最終都遭到了歷史的唾棄。而那些真正爲民做主、公正無私的官員,則被人們銘記和讚頌。如包拯,他鐵面無私,公正斷案,爲百姓伸冤做主,成爲了千古流傳的佳話。我們應當以這些正面的例子爲榜樣,時刻提醒自己要尊重生命,維護公平正義。同時,我們也要警惕那些濫用權力、草菅人命的行爲,共同努力營造一個公平、和諧、法治的社會環境。

草菅人命-成語圖片

草菅人命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