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屋而封

成語拼音

bǐ wū ér fēng

比屋而封成語解釋

指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泛稱風俗淳美。

典故出處

《尚書大傳》卷五週人可比屋而封。”漢·陸賈《新語·無爲》堯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紂之民,可比屋而誅者,教化使然也。”

成語典故

臣推此以廣其義,舜彈五絃之琴,詠《南風》之詩,而天下自理,由堯人可比屋而封也。★《晉書·段灼傳》

成語造句

在這個和諧美好的社區裏,人們互敬互愛,鄰里關係融洽,若要論功行賞,幾乎能比屋而封。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國家名爲華國。這個國家的君主英明睿智,致力於讓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在這位君主的治理下,華國推行了一系列有利於農業發展的政策,使得農業生產蒸蒸日上,百姓們都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同時,君主也非常注重教育和道德的培養,在全國範圍內設立了許多學校,教導人們禮義廉恥。 隨着時間的推移,華國的社會風氣越來越好,百姓們之間相互關愛、相互幫助。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從來不會因爲一點小事而發生爭執。人們都秉持着善良和誠信的原則行事,整個國家呈現出一片祥和的景象。 在華國的一個小鎮上,有兩戶人家。一家的主人叫李伯,他爲人勤勞善良,經常幫助鄰居解決困難。另一家的主人叫張叔,他同樣心地善良,對周圍的人都非常友好。李伯和張叔兩家經常互相往來,不是你到我家幫忙幹農活,就是我到你家分享一些美食。他們的關係就如同一家人一樣親密無間。 有一次,小鎮上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李伯和張叔毫不猶豫地一起投入到抗洪救災的行動中。他們幫助其他鄰居轉移財物,修築堤壩,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護大家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在他們的帶動下,整個小鎮的人們都團結起來,共同對抗洪水。經過大家的努力,洪水終於退去,小鎮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由於華國的百姓們都像李伯和張叔這樣善良友愛,整個國家呈現出一種高度和諧的狀態。人們的道德水平都非常高,犯罪率極低。其他國家的使者來到華國後,都對這裏的景象讚歎不已。 後來,華國的這種良好社會風氣被廣爲傳頌,周邊的國家都紛紛效仿華國的治理模式。而華國的君主也因爲他的卓越治理成就而受到了百姓們的愛戴和擁護。 就這樣,華國出現了“比屋而封”的景象,家家戶戶都因爲其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爲而受到讚揚和尊重。這個成語也因此流傳下來,用來形容某個地方的社會風氣良好,百姓們都品德高尚,相互之間和睦相處。華國的故事成爲了歷史上的一段佳話,激勵着後人不斷追求美好的品德和和諧的社會環境。

比屋而封-成語圖片

比屋而封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