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無血刃
成語拼音
- bīng wú xuè rèn
兵無血刃成語解釋
- 指戰事順利,未經交鋒或激戰而取得勝利。
典故出處
- 《北史·序傳·涼武昭王李暠》昭王以緯世之量。爲羣雄揚奉,兵無血刃,遂啓霸業,乃修敦煌舊塞。”
成語典故
- 制勝以謀,兵無血刃。★唐·陸贄《誅李懷光後原宥河中將吏並招諭淮西詔》
成語造句
- 這場戰鬥出奇地順利,敵人幾乎沒有抵抗,我方竟兵無血刃就取得了勝利。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一段鮮爲人知的故事。
在一個動盪的時期,有兩個國家時常發生衝突。其中一個國家的君主極具野心,一心想要擴張領土,而另一個國家則一直努力維持着和平與穩定。
這個野心勃勃的君主不斷地調兵遣將,準備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爭。然而,另一個國家的將領們卻有着非凡的智慧和謀略。
面對即將到來的危機,他們沒有選擇直接與敵軍正面交鋒,而是精心策劃了一系列策略。他們先是利用外交手段,巧妙地分化了敵軍的聯盟,使得敵軍內部出現了矛盾和分歧。接着,他們又派遣間諜深入敵軍陣營,散播謠言和虛假信息,讓敵軍陷入混亂和猜疑之中。
當敵軍終於按捺不住發動進攻時,這個國家的軍隊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們利用地形優勢,佈置了巧妙的陷阱和防線。敵軍在進攻的過程中處處碰壁,損失慘重。
而這邊的軍隊則抓住時機,進行了小規模的反擊,但並不是以強硬的武力對抗,而是採取了靈活多變的戰術。他們時而佯裝敗退,引敵軍深入陷阱;時而突然出擊,打敵軍一個措手不及。
在一系列的巧妙佈局和精準打擊下,敵軍逐漸喪失了鬥志和信心。最終,這場戰爭竟然沒有經歷大規模的血腥廝殺就結束了。那個野心勃勃的君主不得不無奈地撤軍,而這個一直致力於和平的國家成功地保衛了自己的領土和人民,兵無血刃地化解了這場危機。
這正如《晉書·陶侃傳》中所記載的:“默在中原,數與石勒等戰,賊畏其勇,陶侃討之,兵不血刃而擒也。”這次事件也讓人們深刻地認識到,智慧和謀略在很多時候比單純的武力更爲重要,有時候無需通過殘酷的戰鬥,也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實現和平與安寧。這個故事也一直被後世傳頌,提醒着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要善於運用智慧,而非一味地依靠暴力。
兵無血刃-成語圖片